变废为宝实现生态循环 今春首茬赤松茸迎来收获季

今日镇江讯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这两天,气温回升,今春第一茬赤松茸也迎来收获季。句容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秸秆大力发展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产业,实现了生态循环,取得了经济和生态双收益。

3月7日上午,在句容下蜀镇东来家庭农场赤松茸基地,大棚里一颗颗赤松茸菌菇破土而出,红褐色的菌帽、白白胖胖的菌柱,长势喜人。当地正组织巾帼志愿者帮着农户及时采收赤松茸,准备销往市场。种植户何后军告诉记者:“气温逐渐升高,赤松茸陆续开始大量采收。目前我们每天的出菇量是200多斤,如果温度不断升高,等到丰产期的时候每天的出菇量能达到600斤以上。”

赤松茸是一种食用菌,又叫酒红球盖菇或者皱球盖菇,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逐渐成为食客的宠儿。它口感细嫩、滋味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何后军共种植了8亩地的赤松茸,总产量大约在3万斤,主要销往南京市场,平均一亩地的收益大约在2—3万。“我们这个菇分等级的,比如一级菇现在的价格是20元一斤,二级菇在14元到15元一斤左右,便宜的像次级的我们可能几块钱的也有。”

何后军告诉记者,别看这些食用菌价高俏销,其实都是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变身”而来的,利用一些废弃农作物秸秆经过真菌分解作为真菌肥料进行栽培,整个过程不需要喷洒任何农药。“我们现在用的是麦秸秆,第一个它可以给我们赤松茸带来很好的营养供给,第二个在菌菇生产结束之后,它还可以作为一个肥料再进行一个还田。通过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

何后军介绍,目前一亩地大约要用到一万斤稻麦草秸秆,而除了稻麦草之外,他们还在探索将葡萄枝条和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等作为赤松茸的真菌肥料,农场每年能消耗6万—8万斤左右的农业废弃物。

食用菌与瓜菜轮作,食用菌与葡萄草莓立体种植……眼下,句容华阳街道、茅山风景区等多地正在探索尝试不同的栽培模式,食用菌的规模和品种也在逐年扩大,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食用菌产业不仅让稻麦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找到了新出路,也成为当地农民创业致富的新途径。(通讯员 成航 夏建玲  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

图片:杨志国

编辑:毛蕴劼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