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雩山帝陵刘皇墓

□ 许家根

《光绪丹徒县志》卷一“建置沿革叙”云:“秦始皇三十七年,改谷阳为丹徒,属会稽郡。《地理志》言:秦时望气者云:‘其地有天子气。’始皇使赭衣徒三千人(一作‘二千’)凿坑,败其势,故更名丹徒。”镇江皇之气运,皆由地脉而兴。刘裕南朝宋称帝,镇江雩山有了第一座帝陵刘皇墓。

兴甯陵、熙甯陵

尽管志书传云秦始皇破镇江“王气”,镇江还是走出了第一位皇帝刘裕。他的父母去世后,追尊父亲刘翘为孝皇帝,葬镇江雩山,镇江有了第一座帝陵,曰兴甯陵。文帝母亲墓葬,曰熙甯陵。

《嘉定镇江志》卷十一“陵墓”记载:宋兴甯陵,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武帝追尊曰“孝皇帝”,讳翘。初仕郡为功曹。(《元和郡县图志》)《孝穆赵皇后本传》:高祖之母,葬丹徒县东乡谏壁里雩山,陵曰兴甯。

孝懿萧皇后陵。《孝懿萧皇后本传》:孝皇帝之继室,亦葬丹徒兴甯陵。崩时年八十一。遗令曰:“孝皇背世五十余年,古不祔葬,且汉世帝后陵皆异处。今可于营(茔)域之内,别为一圹。孝皇陵坟本用素门之礼,与王者制度奢俭不同。妇人礼有所从,可一遵往式。”乃开别圹,与兴甯陵合坟。初,高祖微时,贫约过甚。孝皇之殂,葬礼多阙。高祖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至是,故称后遗令施行。

胡婕妤陵,《胡婕妤本传》:文帝之母,葬丹徒,陵曰熙甯。荥阳、庐陵、衡阳三王墓,并在域东。

以上是说兴甯陵在丹徒县东南三十五里谏壁之雩山。《光绪丹徒县志》卷二·山叙:“雩山,在城东三十里,见《南史》。上有昭应庙,俗称东雩山,以别于汝山也,或传宋武帝祖陵在焉。”雩山,又名候山。《京口山水志》记曰:雩山“或云即候山陵,是宋武考妣所合葬。”《宋书·赵皇后传》:“晋哀帝兴宁元年(363),葬晋陵丹徒县东乡誎(作:谏、练)壁里雩山。”又《南史·宋赵皇后传》:“葬丹徒县东乡谏壁里雩山。”宋武帝父亲孝皇帝所葬,孝穆赵皇后、孝懿萧皇后亦葬此。

雩山上有刘皇墓,为刘宋之祖陵,因此,也被世人称为宋陵山。传曰刘皇墓是一“龙穴”,演绎了刘裕“真命天子”的故事。

墓葬与“真命天子”

刘裕之所以能够代晋称帝,建立南朝宋,相传与他“真命天子”帝王气运有关。史志传曰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曰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刘裕父亲墓葬丹徒雩山,《南史·本纪》卷一记载:丹徒当时有一位叫孔恭的人,“妙善占墓,帝尝与经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负。行止时见二小龙附翼,樵渔山泽,同侣或亦睹焉。及贵,龙形更大。”埋葬父亲的地方居然是个龙穴,刘裕暗喜。“真命天子”的祥瑞之兆,史志记载层叠不穷。

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刘裕母亲赵安宗生下刘裕。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即凡为帝王者,生时必有祥瑞之征。刘裕出生当夜,神光照室尽明,清晨甘露降于墓树。《南史·本纪》曰:“武帝居丹徒,始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树。”刘裕长大成人,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

《光绪丹徒县志》“南朝宋系叙”有这么一段记载:刘裕少时,诞节嗜酒。自京都还,息于逆旅,妪曰:“室内有酒,自入取之。”刘裕入室,饮于盎侧,醉卧地。时司徒王谧有门生居在丹徒,还家,亦至此逆旅。妪曰:“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此门生入室,惊出,谓妪曰:“室内那得此异物?”妪遽入见之,见帝已觉矣。妪密问:“向何所见?”门生曰:“见有一物,五采,如蛟龙,非刘郎。”


刘裕的祥瑞之征还不止此,他在鹤林寺黄鹤山下种地,常有黄鹤随之飞舞。有一次他大概种地种累了,就在鹤林寺(晋时叫古竹林寺)讲堂前睡着了,居然在身上现出五色龙纹来,和尚看到都吓坏了。等刘裕醒了,和尚悄悄告诉他。刘裕听了心中暗喜,但恐漏泄而招来杀身之祸,装作正色告诫和尚“上人无妄言”。

鹤林寺外西北角上有一口井,据传,这口井任何大旱之年都不会干涸。这口井就是人们传说的“寄奴泉”。当时,刘裕在黄鹤山下种田时,凿此泉用来灌溉农田,这泉后来就名为“寄奴泉”。据说这泉里曾有过一只白色的乌龟,有人认为这白龟是龙种,刘裕后来能够身穿龙袍与这白龟大约也不无关系。

有一次,刘裕在江边荻新洲上砍柴,见一大蛇长数丈,刘裕以箭将蛇射伤。第二天再到荻新洲上柴丛中,闻有杵臼声,有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刘裕问其故,童子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药敷之。”刘裕问:“王既是神,何不杀他呢?”童子说:“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于是,刘裕叱之,童子皆散。刘裕得到那些童子所榛之药,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以此药敷金创极有效。

东莞郡功曹臧俊有个女儿叫臧爱亲,臧俊看刘裕相貌宏伟,日后必成大器,就把女儿嫁给了刘裕。琅琊王氏的王谧对刘裕深深敬佩。当时刘裕赌钱输给士族刁逵几万钱,由于刘裕素贫无力偿还,被刁逵抓住。那时,东晋是世家门阀政权,落在士族手中,性命肯定不保。这时,王谧不仅替他还了钱,还对他说,你这么大的本事,大丈夫就应该投军建功立业。

刘裕从军,由于人高马大,且有本事,得到了东晋时期将领冀州刺史、冠军将军孙无终赏识,提拔他为亲兵,在身边做了司马,又推荐刘裕到刘牢之麾下当了参军。刘裕由于不断得到他人帮助,以及个人英勇善战,一步步步入“九五之尊”。

刘裕的节俭品德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故汉室苗裔。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祖父刘靖,晋东安太守。父亲刘翘,字显宗,任郡功曹。

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刘裕母亲因分娩他时得病,在晋陵郡丹徒县的官舍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一岁。刘裕母亲赵安宗去世后,刘裕寄养于舅家,于是就改名为“寄奴”。刘裕少时父亲亦去世,留下继母萧文寿孤儿寡母四人,家里穷困潦倒,刘裕连埋葬他父亲的钱都没有,悄悄的背到山中埋了。家境贫寒,刘裕以种地、打柴、捕鱼和做小商贩为生,培养了勤俭朴素的品质。刘裕故宅在城内寿丘山(现江苏大学分校区),他做了皇帝后,不修宫殿,故宅改为“丹徒宫”。

刘裕不改昔日勤俭之风,《南史·本纪》记载:“帝微时,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及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壁上挂葛灯笼麻绳拂,侍中袁顗盛称上俭素之德。”

刘裕俭朴,建造兴甯陵也秉承汉室传统和节俭美德,兴甯陵建造很平常。由此,也给当今考古兴甯陵增加了难度。孝穆赵皇后,晋升平四年嫔于孝皇帝,以产武帝,殂于丹徒官舍,葬晋陵丹徒县东乡谏壁里雩山。宋初追崇号谥,陵曰兴甯。按此,则孝皇帝在时,后已先葬此处。孝懿萧皇后,孝皇帝继室,武帝登基,尊曰皇太后,崩年八十一岁。《孝懿萧皇后本传》记载,遗令:太后百岁后,以“汉世帝后陵皆异处”,不须祔葬,可于茔域之内别为一圹,与兴甯陵合坟。礼有所从,一遵往式。

帝陵刘皇墓,位于京口区谏壁街道月湖社区张家荡村东。东北为雩山,西距谏辛公路约300米。墓整体呈馒头状,平面呈圆形,直径约30米,高约三米,保存较为完好。由于平整土地,墩脚普遍被挖去一段。

兴甯陵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父母的陵墓,距今1600余年,当地老百姓称刘王墓。张家荡张姓人家,是刘王墓的守墓人。雩山西高皇庙,为刘宋陵墓之遗迹。同治六年(1867),里人王竹溪重修。

刘宋作为南朝的起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时期。宋武帝刘裕生于镇江,发迹于北府兵,是镇江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帝陵刘皇墓为研究南朝镇江地方史及丧葬风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编辑:万嘉

审核:滕建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