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风行 一江旖旎 一花倾城 一粉飘香 工业柳州还将书写怎样的“荆”奇篇章

今日镇江讯  一座“汽车拉着跑的城市”,“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拥有螺蛳粉和五菱神车两大“网红”的城市……这几年,地处祖国大西南、以洋紫荆为市花的广西柳州,拥有无数令人惊奇的“名片”。她的成功“出圈”有什么秘诀,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月29日—4月1日,包括镇江日报在内的全国百余家地市党媒的200多名新闻人走进柳州,通过探寻“一台车”“一江水”“一朵花”和“一碗粉”的发展轨迹,希冀破解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广西柳州市全景图。

一车风行:全国每生产10辆,就有一辆来自柳州

2022年,柳州凭借6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次于西安、上海,高于深圳、重庆。在新能源汽车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全国每生产10辆,就有约一辆来自柳州。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突破144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10%。

近百年来,“汽车”作为一个符号,已经刻录在柳州的基因中。

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里忙碌。

1933年,广西第一辆木炭车的诞生,掀开了柳州乃至广西工业发展的第一页。新中国成立后,柳州又相继诞生了国内第一台汽油机、广西第一辆汽车、广西第一辆微型汽车等,屡屡填补广西乃至全国汽车行业的空白,逐渐确立全国知名大汽车城的地位。

如今,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柳州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超300家,培育出了“五菱”“宝骏”“乘龙”“风行”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

近年来,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柳州开足马力,形成了政企联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该模式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市民的出行,让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也成为全市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加速转型的引擎。

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汽车生产车间里忙碌的生产线。

2022年11月,五菱新能源汽车服务2022年G20峰会的消息刷屏海内外各大媒体平台——在印尼巴厘岛,中国品牌五菱Air ev新能源汽车接待着世界各地的参会代表,展现了“中国智造”的风采。

作为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柳州通过对自身优势的进一步梳理,找出了“一台车”这一城市形象传播的切入点,建构和传播“汽车城”的城市形象。

据柳州海关发布的数据,2021年柳州汽车出口9.5万辆,同比增长149.9%,出口区域以东南亚、南美为核心,逐步扩展至中东、非洲、中亚等重点市场。

柳东新区安吉物流园里,工作人员检查准备外运的新能源汽车。

一江旖旎:柳江碧水穿城过,三度蝉联全国水质冠军

柳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柳宗元笔下的“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江是柳州的母亲河。一江碧水穿城而过,在柳州主城区形成一个“U”形。

柳江发源于贵州独山,经过柳州之后汇入西江、珠江,而后入海。给柳州带来了美丽的风光,也曾阻隔市区的交通。为此,柳州大力修建桥梁,而今已有23座形态各异的大桥横跨柳江之上,柳州也因此获得了“桥梁博物馆”的美称。

帆船在百里柳江广西柳州市区水域上行驶。

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0年—2022年全国地级市城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榜单中,柳州连续蝉联全国地表水水质冠军,实现“三连冠”,被誉为“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

而全国第一的水质,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柳州,来之不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工业在全国闻名,但由于没能做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导致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酸雨率最高峰值一度高达98.5%,成为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那时的柳州,数十个排污口将污水直排柳江,污染严重。

痛定思痛,柳州自“九五”期间开始走上酸雨治理、生态重建之路,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百里柳江东堤人工瀑布群。

柳州着力在沿江柳江两岸打造景观带、文化带。重修文庙、建设人工瀑布、打造窑埠古镇文化街区、修建近百公里的沿江亲水步道和自行车道……而今的柳江两岸,已是柳州人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夜游柳江,已经成为初次到柳州的必选项目。从东堤码头出发,途经壶东大桥、文昌大桥、文惠桥、柳江大桥、红光大桥;会看到有双鱼汇、萝卜洲、蟠龙双塔、文庙、谷埠街国际商城以及亚洲最大的水上音乐喷泉、世界最大人工瀑布蟠龙山瀑布群等景点,欣赏柳江、感受柳州文化底蕴。

夜幕下的百里柳江。

一花倾城:紫荆花城总是春,“半城山水半城花”

洋紫荆是柳州市“市花”,也是柳州城市新名片。

洋紫荆自20世纪30年代引进柳州,80年代被引入柳州街头。2002年,洋紫荆成为城市绿化的主力树种之一;2006年,洋紫荆开始大规模运用于街道和公园绿化。目前共有近30万株紫荆遍布柳州全城。柳州也成为全国种植洋紫荆最多的地方。

广西柳州市瑞康路两旁盛开的紫荆花。

伴随洋紫荆的成长,柳州逐渐也有了一座“花园城市”的雏形。2012年至2018年,柳州分两步走,让全市形成了“一花为主,四季可赏”的景观格局。

2016年起,柳州对洋紫荆进行花色筛选,选出了深红色、粉红色洋紫荆优树采种,采用嫁接技术对洋紫荆换冠嫁接,进行快速育苗;2020年柳州开展《不同花色洋紫荆选育及花可食用活性研究》课题,对洋紫荆化学成分、急性毒性药理等方面进行研究;2022年,选送200多颗洋紫荆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2023年,让30余株“太空洋紫荆”成功发芽。目前柳州本地培育洋紫荆植株的量已高达95%以上。

广西柳州市人民广场,洋紫荆花盛开。

柳州用融入血脉的工业思维栽培洋紫荆,并在鹧鸪江大桥附近建设了“中华紫荆园”,将其打造成“宜居城市、紫荆花城”的最重要展示平台。

每年3—4月,30万株洋紫荆一同绽放,呈现出“半城山水半城花”的美妙景致,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赏花,催生出“赏花经济”“紫荆文化”,让柳州这座工业城市享受到生态旅游发展的红利,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广西柳州市新柳大道旁,沿路盛开的紫荆花仿佛一条花的项链。

一粉飘香:从“路边摊”到“俏全球”,成就“百亿级世界网红”

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从街边小吃到“百亿级世界网红”,成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视察时称赞道:“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

柳州食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2万多年前的白莲洞人,而螺蛳粉据考证是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谷埠街一带的夜宵摊兴起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柳州螺蛳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味蕾。“螺蛳粉手工制作工艺”2008年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柳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美食名片。

在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的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工人在生产线上包装螺蛳粉。

2014年预包装螺蛳粉问世,开始“飞”往中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从“路边摊”到“工业园”再到“俏全球”,柳州螺蛳粉成功“出圈”,让世界为之惊叹。这是柳州用工业思维发展特色产业的成果。

近年来,柳州市进一步做优做强螺蛳粉产业链,在各区县打造一批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总部+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种植、养殖螺蛳粉原材料,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在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游客在一家螺蛳粉企业里参观。

去年螺蛳粉全产业链实现收入600.7亿元,同比增长19.75%,袋装螺蛳粉实现181.75亿元,同比增长19.6%。螺蛳粉增长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潜力。

广西柳州市实体店刚出锅的螺蛳粉。

目前,这碗“小米粉”已成为串联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柳州螺蛳粉企业已达127家200多个品牌。全产业链共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万个,袋装螺蛳粉出口超5256万元,远销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仅用5年时间,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就从2015年的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0亿元,2021年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更是达151.97亿元,成为“百亿级世界网红”。(记者 吴修飞 马坚)

图片由柳州日报社提供(黎寒池 摄)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