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回答总书记关心的“三农”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北京归来话使命

今日镇江讯  4月13日上午,在全市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成立仪式暨“国家安全根基在人民”主体展2023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中,宣讲团成员魏巧围绕粮食安全作交流发言。这一天,距离她结束两会行程,回到镇江,整整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资料图

在发言中,魏巧特意提到了自己的新身份——“新农人”。而这个身份,也是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给自己的定位。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代表魏巧以《扎根“三农” 当好新时代“新农人”》为主题,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工作汇报。现场,总书记“接二连三”的询问和鼓励,让魏巧心潮澎湃,至今仍然时常感觉到荣光和振奋。“总书记关心我们经营、收入情况,叮嘱我们守好粮袋子、菜篮子,还鼓励我们有父辈基础、又懂科技,一定能做好一番事业,给予我们无穷的动力。”

回到家乡,再看熟悉的大田,魏巧心里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等高质量发展要求,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实践,更好地回答总书记关心的‘三农’问题,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寻找答案,为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魏巧说,这是自己作为“新农人”肩头的责任和使命。

以梦为马,农业农村呼唤人才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习近平

“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新市民,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需求很大。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的话语,更是向人才吹响了“三农”集结号。

以梦为马,在乡村大地,人才一样可以不负韶华。

2017年,魏巧和爱人孙振中博士在“亚夫精神”的感召和父亲的期许中回到家乡,组建起一支“新农人”团队,而正是有了这些爱农的“新鲜血液”的加入,魏巧才能在父辈“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上,完成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

“如何让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敢闯敢干的返乡大学生或大学生村官进入到农业生产经营等乡村产业中来,逐渐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伴随着发展的一步步深入,让优秀人才和“三农”发展同频共振的思考,在魏巧的脑海中越发清晰。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育才,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育大量‘有文化、爱农村、懂农业、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魏巧坦言,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乡村内部职业农民,另一方面要吸引乡村外部人才进入,造就一支多元化农业生力军。

“我们还希望国家布局一批农业科技产教融合试点,为涉农高校、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场和农业企业协同开展农业领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攻关提供综合性创新平台。”魏巧如是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在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副社长王绪春就是一名投身“三农”的年轻人。“我们热爱农业,希望可以为农业奉献一生。我们也想告诉更多的年轻人,农业大有可为,收入不比白领低,做新时代的‘新农人’特别体面。”

让“新农人”敢闯,魏巧建议发放“新手礼包”,例如提供产业导师针对性辅导、灵活机动精准培训机会、一次性就业补贴,以及融资担保和贷款贴息政策,真正让“新农人”敢想敢干,为建设农业强国做好支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市人社局人才处处长陆常诚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创成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3家、大师示范工作室8家、大师工作室19家;培育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26人、能手46人;累计获评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51人;分三批培养认定市级乡土人才362人,其中第一层次53人、第二层次86人、第三层次223人。对于这些乡土人才,我市更是“高看一眼”,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获评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大师示范工作室的分别给予10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对获评第一、第二层次的人才分别给予6000元和3000元奖励。

乡村振兴大潮涌动,人才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勇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秉持培树一名人才、带活一个产业、引领一批群众的乡土人才培育模式,促进全市乡土人才队伍扩面提质,激发我市乡村振兴的更大活力。

科技赋能,设施农业大有作为

机械有了规模就可以施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也可以施展。——习近平

“在南方,这个规模(2万多亩水稻)可不小,体现出高效来了吧?机械有了规模就可以施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也可以施展。”回到镇江,站在合作社的农田边,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声犹在耳的话语,魏巧深以为然。“农业的现代化,已具象为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电气化和农业精细化管理,要实现这‘四化’,科技下田势在必行。”

从回乡的第一天起,农业机械化就已呈现在魏巧眼前,2万多亩的农田,人均管理面积可达200亩。但这一成绩在魏巧看来可提升空间“巨大”,而解题的关键,就在于科技注入带来的信息化提升。

走进润果农业办公大楼的一楼大厅,一块巨大的数字屏幕映入眼帘,一个个不断更新着数据的图标、一块块带着标记的农田清晰可见。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1107个带标记“田块”可查看实时信息和画面,科技感十足。

用科技推动农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让魏巧收获了多个“第一”,2018年成为省内唯一一家大田种植领域的国家级数字化农业试点;2019年,企业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服务中心典型案例;2020年,“3D”打印水稻播种技术在这里应用;镇江市稻麦生产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成立。一项项科技注入带来的崭新成果,已将润果的人均农田管理面积提高至500亩。

依托信息化,魏巧探索出了“劳动力用工减少3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并于2021年成功输出到苏州5000亩土地上,开辟了润果苏州基地。“这种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途径,正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十分契合。”

魏巧坦言,要接续推进数字生态农场建设,集成推广数字农业、物联网、无人农机等,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出的现代高效农业这条致富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近年来,我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提速,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03万亩以上、油料种植面积25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8000亩,粮食总产96万吨以上,这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硬指标”,而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建设26个粮食作物、5个油料作物省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可为这些指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10家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7.5%。依托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我市正加快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生态引领,绿色发展未来可期

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习近平

“像魏巧同志这样种水稻有什么不好的呢?水稻田本身就是人工的湿地,又净化了空气、又涵养了水源。”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时的真切话语,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体会颇深。

赵亚夫说,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在多年的探索中,他以生物多样性农业模式为基础打造了产出安全高效、环境节约友好的戴庄模式。“我把‘戴庄经验’传授给了魏巧,特别指导了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发展模式,希望可以在她的大田中试点、落地。”

其实,在魏巧的心里,发展生态农业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草畜养殖过腹还田,实现粮食作物秸秆饲料化增收,草畜养殖就近利用秸秆降低饲料成本。同时,畜禽粪污通过微生物技术无害化腐熟处理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大幅降低肥料在转运、销售等商品化过程中产生的高额成本,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藏粮于地、食物安全、面源污染等问题,真正实现生态循环农业。”魏巧兴奋地说,赵老的这一经验,为农场推进农业生态、绿色发展指出了一条清晰道路。

“我相信,生态农业真的可以为大田的绿色未来创造无限可能。”魏巧建议,要扩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范围,让规模化生态农场以种促养,成为提供政策的“试验田”、技术的“实验场”,建成“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农产品初级产品+肉制品加工厂”模式的“样板间”,提高农产品品牌化、高附加值,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全面丰收。“下一步,我们农场就将在这方面寻求突破,让生态理念推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润果结出硕果。”

当前,镇江正在聚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保持好绿色生态这一发展底色尤为重要。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将建立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点10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8%,孵化“名特优”农产品品牌20个;新遴选10个以上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戴庄经验”扩面提质,建立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5个、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4个,农药、化肥使用量在202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5%和1.8%;肥药集采面积达110万亩次,废旧农膜回收率91%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以上。

这一根根由数字具象化的可观可感的生态“杠杆”,将为镇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动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中贡献“三农”力量。(记者 刘兰明 王鹏程 周迎)

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