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镇村全覆盖!我市以乡镇勘界开启界线管理“新篇章”

今日镇江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夯基础 谋创新 求实效”理念,以乡镇勘界推动界线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界线管理迈入了“新篇章”。“乡镇勘界:助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精细化”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奖,“建设‘智慧界线’,创新界线管理”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奖,《镇江市政区地名图集》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一等奖。特别是2021年9月,我市乡镇勘界工作获批省政府试点,截至目前,已全面勘定83条、总长1015.4千米镇(街道)界线,核实4586千米村(社区)管理线,乡镇勘界成果在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乡镇勘界工作

我市西与南京市为邻,北与扬州市、东与泰州市隔江相望,南与常州市接壤,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1万,辖丹徒、京口、润州3个区,代管丹阳、句容、扬中3个县级市,区域内设有镇江新区、镇江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共设置31个镇,25个街道,1个场圃。1996年起,根据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市勘定了市、县两级1∶10000比例尺标准画法的行政区域界线,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全面勘界至今已有20多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界线管理方式落后、数据不够精细等短板逐步显现。

界线数据精度需提升。受技术限制,全面勘界期间协议书附图比例尺为1:10000,即图上1mm对应实地的距离为10米,精度不高。勘界档案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加,纸张极易变形甚至破损,影响准确性。此外,个别勘界成果档案还存在误差。

界线成果使用不便捷。协议书附图使用的地形图大多是在上世纪80年代航拍图的基础上调绘,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要素稀少,现势性不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界线标志物的道路、沟渠、田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界线走向不明晰,基层民政部门在处理涉界矛盾纠纷过程中,对照原纸质界线进行实地指界、辨界尤为困难。

界线数据不够详实。开发区、经济区的发展,致使代管乡镇、街道行政区域的情况逐步增多,但各镇(街道)行政区域界线未依法勘定,影响了基层治理效能。此外,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乡镇(街道)的,无法按照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要求准确“提供行政区域面积”,影响行政区划严肃性。

找准薄弱点,在靶向施策上出实招

为切实解决界线管理方式落后、数据不够精细等突出问题,有效维护界线主管部门权威,我市将提升界线管理水平作为现代民政事业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近年来累计投入近百万元用于乡镇勘界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界线矢量转化。委托江苏省测绘地理局对全面勘界期间形成的市、县两级界线进行矢量转化,按照扫描图纸、接边图形、纠正误差、提取界线、转换坐标等步骤,将协议书附图上标绘的界线转换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矢量界线。结合界线联检工作,逐段实地踏勘予以核对。

核实镇、村两级管理线。乡镇勘界工作正式启动前,在全市民政系统部署开展镇(街道)、村(社区)管理线核实工作,出版了细化到各村(社区)管辖区域的《镇江市政区地名图集》。

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界线界桩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界线界桩位置与属性进行关联,详细展示其名称、等级、管理部门、设立时间等信息,实现界线档案高效存储和查阅使用。

做好决策风险评估。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就乡镇勘界潜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摸排,为全面启动乡镇勘界工作进行评估论证。

聚焦目标点,在组织领导上鼓实劲

2021年9月,我市乡镇勘界工作获批省政府试点。全市上下一心,目标一致,把圆满完成乡镇勘界省级试点工作当作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以上率下汇聚“一盘棋”。将试点工作列入镇江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重点督办落实。建立完善由分管副市长负总责,县(市、区)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压力传导责任体系,压实勘界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一体部署绘好“一张图”。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审议试点方案,制定印发《镇江市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乡镇勘界主要任务、时间安排、组织实施、流程步骤、成果验收等进行“一揽子”规划部署,为高质量、规范化开展乡镇勘界打牢制度基础。

统一思想形成“一条心”。牢牢把握乡镇勘界工作全面推开的有利时机,通过讨论交流、会议发动、媒体报道等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勘界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营造了依法勘界、科学勘界、规范勘界的工作氛围。

抓住关键点,在科学推进上下实功

乡镇勘界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市精准发力,切实抓好每一个关键环节。

抓牢技术保障。坚持高标准定位,制定完善勘界技术规范,明确技术指标、图件制作、数据库建设等10章42条内容。市、区两级累计投入550万元,专项用于第三方技术服务和监理服务,5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全流程参与。运用实景三维、RTK测量仪定位、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有效解决部分边界地区地形地貌复杂难以实地勘测等问题。

抓严程序规范。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和勘界技术规范规定,采取先培训、再上岗,先核实村(社区)线、再勘定镇(街道)线的方式,细致做好各类界线和权属线比对、工作底图标绘、重要地名数据更新、边界争议处理等工作。

抓实数据质量。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首创采用1:2000大比例尺制作工作底图,签订协议书附图。使用界线节点标注、赋予坐标的方式描述界线方位和走向,较以往“十六方位制”在可读性、精准性、稳定性方面实现了质的提升。

抓好工作进度。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视频会议部署、电话沟通、工作群交流、个别会商讨论的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勘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市级同步启动百日攻坚行动,进一步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强化进度管控,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乡镇勘界不停步。

塑造增长点,在成果应用上见实效

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勘定83条、总长1015.4千米镇(街道)界线,核实4586千米村(社区)管理线。乡镇勘界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界线和管理线矢量数据全覆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期间,我市利用乡镇勘界阶段性成果编制战“疫”地图,实现各区域防控范围清晰界定,为精准排查、实时监测提供了基础支撑。

夯实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基础桩”。充分发挥乡镇勘界效益,畅通数据共享使用“大动脉”,数字界线在生态环境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实现广泛应用。目前,已应用到市委政法委“社会治理平台”、发改委“长江岸线保护规划”等12个平台或项目中,为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法定依据。

跑出边界纠纷化解“加速度”。通过综合运用影像图和界线数据,动态更新边界地区地形地貌变化及开发建设情况,实现“人、机、点、线”四位一体的边界实时巡查模式,为基层民政及时处理突发性涉界问题提供了权威依据。有效协调和解决“润徒句”三交点界桩丢失、正大铁路周边污染治理、西南片区环境整治等问题。

打通区划界线管理“堵塞点”。彻底解决了以往在行政区划管理中存在的镇(街道)行政区域面积缺失的问题,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文件中“行政区域面积”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土地面积”的情况,有力维护了行政区划的严肃性和民政部门在区划界线管理方面的权威性。(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全媒体通讯员 李翔明)

编辑:毛蕴劼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