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精神 保持奋斗姿态 | 市总工会:聚焦“产改”难点重点突破点 全市68万产业工人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日镇江讯 绿树成荫花满城,梦幻人间四月天。在镇江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热土上,市总工会做后盾,68万产业工人冲锋在前,奏响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最强音。

今年是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第六周年。五年多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产改试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推动产改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着力建设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为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奋力谱写“镇江很有前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夯实技能人才基础。

思政引领补足“精神之钙”

“当前我市实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产业工人要打头阵。让镇江‘跑起来’,必须让产业工人坚守主场、当好主角、成为主力。”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高国成说。

去年,是全面推进产改的扩面提质年。一年多来,市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在引领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上下功夫,在推动产业工人当排头、打头阵上求实效,全市产改工作蹄疾步稳,取得了扎实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各级产改试点单位500余家,其中省级、市级以上产改试点单位277家,覆盖10多万名产业工人。

既要党的建设,又要群众路线。围绕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这一任务,我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建起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做好做实做活职工思政教育工作。

全国劳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赵亚夫,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林田中,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唐义朝……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劳模工匠是奋斗路上的时代先锋,是我们奋斗路上的精神指引,去年,市总工会对“镇工慧”思政宣讲团进行完善,形成了“劳模工匠”唱主角的“豪华阵容”。把工会要说的同职工想听的结合起来,用工人阶级的语言宣传解读新思想,在工厂车间、生产一线设课堂,真正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熟悉的劳动模范、“金牌工人”现身说法。用好“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特色载体,引导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既抓实线下思政教学,也抓牢线上思政教育。市总工会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移默化推动全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据统计,去年,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宣讲活动203场次。68万产业工人将借助工会“思政教育”的舞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和飞跃。

“真才实技”变成“真金白银”

面对新征程上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市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着力破解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去年,我市大力实施人才“镇兴”、产业工匠培育行动,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赋能产业 技造镇江”品牌;创新举办首届技能人才节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专项行动,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84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2331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技能劳动者60.3万人,高技能人才21.8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为1115人,位居全省前列。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丰富的特点,市产改有关成员单位紧贴产业发展需要,抓好职业教育,出台校企合作办班奖补政策、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共建实训基地300余家,技工院校开设冠名班32个。全力支持4所技工院校更多承接数字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8万人次。镇江技师学院成功创成省重点技师学院,成为全省第二个设有双省重点技师学院的城市,新培育企业新型学徒1067名,使“真才实技”变成“真金白银”。

除了打造精准育才熔炉,去年,市总工会还为产业工人搭建舞台。通过实施“托星计划”,开展“技能大比武”、实施“小兵立大功”、打造“工匠金蓝领”、推进“名师带高徒”等活动,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模式,打造出一支“星光熠熠”的产业工人队伍。全年共举办炭素特种材料工等20个市级职工技能竞赛工种,产生行业技能状元10个,市五一技术标兵266个。在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组织的2021年度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比中,我市4个一线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

“托星计划”的实施得到各方肯定,市委书记马明龙批示肯定总工会的做法很好。该项工作也荣获2022年度市级机关十佳服务品牌。

产改惠企政策落地开花

“推进产改政策与企业试点深度融合,才能迸发出更大奋进能量。”高国成表示,建立产改经验推广共享机制,是为了达到示范带动更多企业产改工作走深走实的目的。“但具体到每家企业,不能简单削足适履,否则难免会陷入‘水土不服’。而应根据企业的目标和诉求,优势和短板,找到突破点、发力点,真正实现产改惠企政策落地开花。”

被列为全省产业集群试点的丹阳眼镜行业,年产镜架1亿多副,镜片4亿多副,其中镜片产量占全国70%以上,拥有各类眼镜生产、加工、商贸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在丹阳市24.4万职工总数中,眼镜行业从业职工占比五分之一,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丹阳眼镜行业明确了推进“产改”工作的突破点,实施“四大工作法”(大培训、大比武、大评定、大协商)推动产业产改试点,实现了职工收入高起来、企业规模壮起来、行业发展强起来的目标。

按照这一思路,江苏鸿晨集团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产改试点先行工作,打造了“一重三大”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和“创优争先”励志工程,“安全安康”平安工程,“关心关爱”人文工程),突出“匠心匠才”培育、“技术技能”激励、“价值价位”分配,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薪酬激励机制,进行价值分配和赋能激励。产改试点以来,企业面貌从物到人都焕然一新,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更强了。全体员工努力克服新冠肺炎对眼镜行业出口不利的影响,持续两年以15%的销售额在提升。企业内部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职工钻研技术的氛围更“浓”了,产品合格率更“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更“好”了。

产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接下来,市总工会将齐心协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方面补短板、强基础、创特色,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加快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镇江图景作出更大贡献。(全媒体记者 朱浩 通讯员 王照龙 范翊)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