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新闻|比亚迪的“旧船票” 经济发展的新逻辑

□ 华翔

一则关于“排队”的新闻上热搜了,是比亚迪长沙工厂“排队辞职”。这个“排队”当然是虚拟的,只是形容工人离职如潮。财联社记者实地调查写出了如下的字句:“有宿舍整体离职”“身边工友的批量离开”。尽管有比亚迪官方回应“经核实,‘离职名额已满’、‘排队辞职’等说法与事实不符”,但这个“排队”依然引发了舆论的热烈讨论,包括对比亚迪回应的不买帐。

长沙比亚迪望城工厂大门 财联社记者 摄

新能源车市场,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将两家企业对标,比亚迪与特斯拉。于是,讨论之中,此前关于特斯拉招聘排队的新闻被作为对照组再一次提出。两类“排队”,一个离职一个招聘,但背后的主因却是同一个,即工人待遇,既包括工资奖金,也隐含工时福利。特斯拉的,不必再说,“普工月入过万”早就成为热搜内容。比亚迪的,其实也没什么争论,招聘资料是公开的。有媒体曾以特斯拉上海工厂和比亚迪深圳龙岗坪山工厂的普工招聘待遇作过对比,结论如是:“整体上来看,两家企业的底薪差距是2.26倍,特斯拉员工的工作时间只有比亚迪的2/3,而且特斯拉工厂普工的待遇是比亚迪普工的1.6倍。”

单纯比高低,没什么技术含量。真正的内容在比亚迪工人的薪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背后的东西。

财联社记者的实地调查已然十分清楚——“工厂招聘公告显示‘月综合收入5000-8000元’”,但“一名操作工,合同列明的月基本工资为1950元”,所以,是能拿到高收入,但“必须要依靠加班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低底薪、高加班费的薪资模式。也所以,中工网文章如是说,“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不加班了,工资低所以才离职”。

这样的薪资模式,背后的逻辑则是——以低成本堆量,用“人海战术”取胜。不仅是生产线与工人,在研发与技术人员方面,比亚迪亦如是。在2009年比亚迪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王传福就曾说:“比亚迪有个‘301’的提法,就是以300%的工程师人数换取1%的领先,实际上不可能仅仅领先1%。我们把这些精英绑在一起,以300%的数量与竞争对手对抗,能不领先吗?”

不能简单地说,比亚迪不好或者不对。改革开放前期,我们恰是依靠吃苦耐劳,以低成本堆量,用“人海战术”取胜,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做服装鞋帽、搞来料加工……无数劳动者拿着低工资收入干着高强度工作,换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后,一步步升级、一步步建成“世界工厂”,打响了“中国制造”。事实上,这种逻辑或者说发展理念的另一个说法,恰是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人口红利、成本红利。

但“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秦朔在其文章《一个时代的落幕,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中提出,“新的逻辑,是‘科创+内需+直接融资为主’的生产性价值创造逻辑,是通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从宏观上说,新逻辑的方向就是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从微观上说,新逻辑的方向就是促进生产性价值的创造与创新。”

提高生产率,就不可能是简单堆量,促进创造与创新,则更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这种逻辑的变化,也正与舆论此前热议的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密切相关。其实,消失的只是我们曾经以为的人口红利概念,实际上它只是强调人口规模、以廉价劳动力为标签的成本红利,而新兴的人口红利概念,却是很多企业包括社会各阶层尚未能完全适应的,更加强调人口素质人口质量、讲创造与创新的人才红利。

比亚迪的遭遇,恰是没有适应调整,它依然拿着那张成本红利的“旧船票”,“排队辞职”就尽早避免,这正是劳动者在“用脚投票”。“新船票”在哪里?特斯拉已然作出示范。同样在降成本,特斯拉却是在技术和供应链上做文章,在生产制造理念与商业模式创新上做文章。数据已然说明,比亚迪和特斯拉公布的毛利率,特斯拉可以达到30%,比亚迪只是13.5%。比亚迪与特斯拉的两类“排队”,亦是证明。另一个示范的企业,则是华为。媒体对华为的最新评价是“越制裁越强大”。而关于华为,曾有评论:“企业的薪酬制度、分配机制恰是支撑那些企业管理上层建筑有效运行的根基之处。而这一点,才是华为在中国企业中最特立独行的地方。”

特斯拉是行业颠覆者,华为是特立独行者,今天的社会,依然是比亚迪们才是最多数,正如媒体有言:“比亚迪的工资水平也属于行业正常水平。”但经济发展的逻辑已然改变,时代的潮流更是浩浩荡荡。“旧船票”,该换新了!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