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构建立体式自然灾害“防御体系”

今日镇江讯  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镇江市宜城小学2000多名师生应声而动、快速反应,就近躲避到课桌下或者墙角处,紧急避险。一分钟后,疏散信号响起,所有师生仅用3分钟就撤离到规定区域。

这是丹徒区普及和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一次“实战演练”,旨在高效、有序做好突发性自然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丹徒区应急管理局聚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力压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提升灾情管理工作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为推进、优化全区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构建,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覆盖全面、精准高效的防灾减灾救灾责任网络,丹徒区构建了防灾减灾联合会商工作机制,强化主要涉灾部门应对灾害形势的会商研判与联动协同,进一步提升灾害监测和预警防范能力。同时,组织灾害信息员队伍,实现区、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AB角全覆盖,明确三级灾害信息员和重点涉灾部门在灾情报送初报、续报、核报各阶段灾情报送重点指标和具体要求,确保突发灾害情况下灾情信息报送及时、不断档,为抢险救灾决策提供精准信息支撑。为了全面提升信息员在灾害信息收集、传递、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区应急管理局近年来不断加大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推动建设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并聚焦季节性易发灾害开展灾情报送实战演训,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灾害信息员队伍。

走进高桥镇安丰村,在位于村委会的综合减灾物资仓库内,灭火器、消防头盔、防汛橡胶鞋、铁锹、安全带等各类灭火器材和防护器材一应俱全。据介绍,该仓库共储备了26类、共1000多件应急救灾物资,能够有效应对台风、火灾、洪涝等灾害发生。同时,该村还建设了6个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18000多人紧急避难,并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单,成为丹徒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工程,丹徒区在“以点带面”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同时,积极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一方面,扎实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形成全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科学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另一方面,从组织架构、集中安置点选址要求、集中安置点启用后功能设置和管理制度等4个方面,推动全区各镇(街道、园区)做好自然灾害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设置与管理。同时,加强对救灾物资的购置、储备、调拨、使用和回收等全周期管理,确保救灾物资存储安全、管理规范、调运迅速。此外,聚焦“5·12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重要时段,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突发灾害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技能。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丹徒区每年财政支出30余万元,对全区10.3万户家庭统一投保“惠润万家”城乡住房保险,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对城乡居民住房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实现了“群众得实惠、社会得稳定、政府得民心”的社会效果。辛丰镇石城村村民郭素兰对这项惠民保险深有感触,她家中曾遭遇火灾,重建房屋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她随后联系了保险公司,没想到第二天,理赔员就来查勘定损,只隔了一天,就收到了保险公司的8000多元赔付款。“自己没有花一分钱,而实惠是实实在在的。”此后,郭素兰成为“城乡住房保险政策”最积极的宣传员。记者采访获悉,丹徒区将确保该项政策性保险的有效执行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作为提升全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抓手,在灾后赔付时,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提高这项政策性保险的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切切实实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记者 崔宁华 通讯员 蒋媛 姚剑)

图片来源:丹徒应急管理

编辑:黄昕彤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