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镇江 共襄发展丨江苏发展大会回镇乡贤深情寄语镇江②

编者按

2017年5月20日和2019年5月20日,第一届和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相继在南京举办,工作、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镇江人重回江苏,回到镇江。两届大会期间,通过活动发言、接受采访等方式,乡贤们畅谈回乡感受,也留下了对家乡真切寄语。

在2023年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活动即将举办之际,镇报集团将这些乡贤的“心里话”整理出来,再次呈现,重温他们关于镇江发展的真知灼见,我们也能从现实对比中,感受到这几年来的城市变化,并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玉泽

愿为家乡铁路建设再作贡献

“家乡的教育非常好,老师很负责,为我的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玉泽说。

“作为铁路勘察设计人员,从京沪高铁到沪宁城铁,我都参与了设计。这两条高铁都穿镇江城而过,而我一直在家乡的土地上奔跑,为家乡的铁路建设做些有益的工作。”王玉泽说。为了京沪高铁勘察设计,他曾在镇江住了3个月。“京沪高铁本来有不经镇江的方案,但我作为家乡人,经过多方案论证和比选,争取了经过镇江的方案,并在家乡设镇江南站和丹阳北站……”

“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铁格局基本形成。而镇江随着宁镇扬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间铁路、轨道交通、地铁等建设,都有望提到议事日程。作为家乡人,我将继续献智献计,为家乡的铁路建设再作贡献。”——摘编自2017年5月30日《镇江日报》 记者 林兰


国家发改委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

绿水青山的镇江必定收获更高美誉度

沈迟说,镇江的低碳发展非常有优势,完全可以为全国贡献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把握好优势,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走下去,放大低碳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的镇江必定会收获更高的城市美誉度。”

沈迟说,镇江不必纠结在全面综合的竞争力上与大城市比拼,可以专心致志地打造类似低碳产业这样的单项冠军。镇江要把生活环境和营商环境打造好,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具活力的年轻人,吸纳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镇江亟待对山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价。该保护的要严格保护,将保护利用二者结合好,方能在城市空间资源上实现高效集约合理利用。

沈迟特别关注特色小镇的发展。他说:“镇江有着低成本建设运行特色小镇的地域优势,只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大胆探索做强自己的产业,特色小镇就一定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的梦想。”——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陈志奎


联合国经社部公共治理项目办公室高级公共治理与行政官员姚克平

镇江要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怎么衡量GDP?除了经济之外,还应该包含更多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其他指标,如环境经济核算,要把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耗减等因素从GDP的核算中剔除。”姚克平谈起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的“镇江日”,他说,镇江给世界做了示范。他对镇江传统的化工产业发展也提出观点:无需谈化色变,但要抓住关键,在污染排放和技术革新方面下功夫。

姚克平说,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会大量取代人力……镇江一定要高度关切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本地产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定要密切联系国际领先的科研机构、大学和走在前列的生产企业,了解技术进步情况,牢牢抓住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未来,镇江还可以在利用大数据进行预前判断、自然灾害管理,部门数据交换共享、打破部门分隔,提高办事效益等方面继续努力。——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记者 司马珂


中国光伏产业领军人物施正荣

集聚工匠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对于乡贤施正荣,家乡无须“魂牵梦萦”。他将上迈新能源项目带回了家乡扬中,“把它放在老家,是看中了扬中的产业基础,也是一种情结!”

在施正荣看来,光伏行业和家乡之间,还有一种天然的关联和默契“。我很关注镇江的绿色发展,包括每年召开的低碳大会,和我从事的光伏、新能源行业方向和主题是一致的,我很高兴看到这些。”他直言“,和家乡还有很多合作空间。”

言“,和家乡还有很多合作空间。”针对我市该如何走好绿色发展路径,施正荣从产业的角度给出建议:“要实实在在把创新和人才落地,进行实实在在的扶持。只有集聚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不断创新技术,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朱婕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原行政高层孔令钧

积极将新想法新理念在镇江落地

“希望镇江市委、市政府利用大会契机,将一些发展的新想法新理念积极在镇江落地。只要家乡有需要,我会回来尽余力。”孔令钧出生在句容下蜀,6岁时随父母去了台湾生活,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博士,在美国定居。

工作回国之余,孔令钧都不忘回到下蜀看看二妹,到镇江市区看看舅舅。“这几年下蜀的变化很大,尤其是道路建设,乡村小路变成了一条条柏油马路,交通越来越便利。”孔令钧告诉记者,镇江市区让他“大开眼界”,原来镇江历史这么悠久文化厚重。

“我在美国从来不买茶叶,都爱喝家乡茶。每次回下蜀茶叶是必带特产,这次回来妹妹给我准备了12斤绿茶,够我喝上一年呢。”除了茶叶,孔令钧的行李里还放着笋干、梅干菜,“即使身在美国,也能尝到家乡味。”——摘编自2017年6月2日《镇江日报》 记者 杨佩佩


华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行政总裁吴玉平

想办法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留下来

“虽然我现在常住香港,但我心系家乡,经常回镇江、回扬中看看。”吴玉平认为,镇江是一个宜居城市,近年来经济社会有了较快、较好的进步,尤其是金融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非常适合发展供应链金融。他说,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能够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怎样对标苏南?吴玉平建议:要注重人才培养,教育要先行,要想办法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留下来,园区、企业也要和985、211或者双一流大学形成战略合作,把这些高校的优势引进到镇江。——摘编自2019年5月22日《镇江日报》 记者 姜萍


挪威中国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戴成方

力促更多挪威企业来镇投资兴业

“到镇江,就像到家了,十分的亲切,特别想吃锅盖面。我不仅在镇江这么说,跟我挪威的朋友也是这么讲的。”戴成方1999年回国投资,首先选择的是老家江都,后来通过镇江的亲戚引荐,与镇江的政府部门接触交流后开始投资镇江。戴成方说,在镇江投资后,他把镇江当作“半个家乡”。

“镇江这几年发展变化巨大,越来越好,我感到特别兴奋。”戴成方利用欧华会平台多次推介镇江,并亲自率团到镇江考察,为镇江发展牵线搭桥,帮助引进北欧和德国项目落户。

戴成方说,作为在挪华人,我们既有“中国梦”,也有“挪威梦”,我们愿为两国友好交往作更大贡献,为两国人民谋取更多福利。——摘编自2017年5月24日《镇江日报》 记者 贺莺


上海交大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王理伟

学术研究要在挑战与突破中前行

时隔近40载,王理伟仍然记得当年与同学们一起爬南山的情景。

学术亦如登山,需要在挑战与突破中前行。挑战“癌中之王”的6年时间,王理伟及其团队治疗晚期胰腺肿瘤的数量每年达一两百例,全国领先。王理伟说,这6年自己获得的成就感比以前二十年还要多。

王理伟的父亲及姐弟目前都生活在扬中,逢年过节他经常回来。不过,每年春节他都习惯于初一下午才踏上归程,因为当天上午他还要先去医院病房走一圈。

“母亲”一直是个绕不开的愧疚情结。质朴、勤勉、上进,母亲的品格对王理伟成长影响很大,但是,那年患早期食管癌、70岁的母亲去世时,远在美国潜心研习的王理伟却不在她身边。美国三年,王理伟只回来过一趟。“要是我在,母亲一定能健康地活下去。”王理伟说,人生总会有些遗憾的,他今天得以报答母亲的,唯有尽己之力治好更多的病人。——摘编自2017年6月7日《镇江日报》 记者 王景曙

(文字整理 全媒体记者 徐贤礼)

编辑:缪小兵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