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镇江 共襄发展 | 成风化人 城乡大地绽放文明之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田野。

时隔四年,当走南闯北的游子乡贤又一次踏上镇江这片热土,定会欣喜地看到,和漫山遍野的鲜花一样璀璨夺目的,是绽放在镇江城乡大地上绚丽多姿的文明之花。

市委书记马明龙强调,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之义,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精神文化更加丰富的现代化”,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全民健身大联动

以道德模范为榜样

引领社会文明方向

长江和运河交汇处,道德楷模辈出。来自市文明办的一项统计表明,总人口321万的镇江,是江苏人口最少的城市,然而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却位居全省之首。镇江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数量与总人口的比例领先全国。

一个个先进典型身上,闪耀着人性之光,在道德的星空下熠熠生辉。

82岁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变身视频主播,在线指导农户田间管理。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还录制多期微党课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耄耋之年的他仍在践行“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初心,坚持“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苏大学退休教工邵仲义,孤居一人,一直租住在单位50多平方米的公房,2013年81岁离世时身上现金仅24.1元,生前却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大学生,捐款总数超过100万元。

还有一种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用时间筑起道德丰碑。丹阳市丹北镇金桥村原党总支书记张雅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原主任糜林33年如一日扎根田野,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17个县,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张雅琴和糜林先后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还有,支起爱心茶水摊,持续32年向路人免费供应茶水的“茶水奶奶”李茂兰,已91岁高龄将“爱心接力棒”交给年近六旬的女儿佘春萍;镇江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和江苏省女性捐献第一人、江苏银行镇江分行的职工戚熙娟影响带动镇江中华骨髓库志愿者2万余人……

正是有着一方厚植美德的沃土,才让大爱的种子一路成长,直至枝繁叶茂、碧树参天。越来越多的人正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传递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向全社会传递更多令人感动与温暖的“镇”能量。

镇江金山湖风景区爱情文化园里的集体婚礼

以文明城市创建

塑造高品质生活

提升市民文明水平

不久前的5月12日下午,市委书记马明龙现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他马不停蹄察看了京口区象山街道象山花园三区、润州区七里甸街道新城花园C区、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滨新村、润州区和平路街道三茅宫二区,以及江滨医院等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镇江展现生动图景的重要拼图。近年来,镇江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信仰坚定的文明城市,不断展现出新气象、新面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自2015年2月,镇江市首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镇江市、丹阳市分别实现“三连冠”“二连冠”,句容市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大市范围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创成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优秀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蝉联“长安杯”称号,公共安全感稳居全省第一。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镇江市着力构建健康、舒适、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着力提升“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知名度、美誉度。“十三五”期间,70%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程度超过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图景正在镇江大地变成现实。

文明一座城,幸福千万家。今年又值本轮文明城市创建的“大考之年”“收官之年”。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动员全市上下,围绕“四大行动计划”、12个重点项目重点发力,构建文明城市创建大格局,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形成同心协力高质量推进文明镇江建设的澎湃合力,让文明之花在镇江城乡大地绚丽绽放。

孝道和谐

以文化境 潜移默化

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焦山碑刻博物馆,一场“小小讲解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这是市文广旅局倾力打造、焦山碑刻博物馆举办的“从小爱场馆”文化活动之一。

全市召开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馆示范辐射作用,以打造‘书香镇江’为抓手,深化拓展全民阅读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学者指出,昔日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城市底蕴和城市魅力的展现;今日的“文化滋养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路超越。

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规范,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全省第一。文艺创作更加繁荣,文艺精品广受好评。

我市积极打造“15分钟阅读服务圈”,建成市级图书馆1个,县(区)级图书馆6个,镇(街道)图书分馆61个,村(社区)图书分馆(农家书屋)649个,实现各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面向城乡群众,我市每年举办“文心阅读节”,真正将活动打造成全体市民的阅读节日。在镇江城乡,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已经蔚然成风。

通过现有场馆提升改造、城市书房建设、文旅融合空间打造等方式,拓展更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我市全力打造的10个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将让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更丰富、环境更舒适、布局更均衡。

通过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镇江博物馆、市县(区)7家文化馆和7家图书馆均建成国家一级馆,56个镇(街道)全部建成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综合文化站,665个村(社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一个网络化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品牌集群已经形成。

我市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镇江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扩建工程、扬中市博物馆新馆、镇江红色金融钱币专题博物馆建成开放。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近年来,我市先后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如今镇江既有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又有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城市的辨识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媒体记者 祁山洪 笪伟)

图片来源:镇江日报社图片库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