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美肴素烧鸭的传说

□ 潘春华

素烧鸭是镇江一道素菜荤名的名肴,用纯素食材制作,形、色、味、香如同烤鸭一般,既不油腻,又味道鲜美,营养也很丰富,因此受到广大食客,尤其颇受食素者们钟爱。镇江金山江天禅寺佛印居素膳斋烹制的素烧鸭,更是远近闻名。

这道冷菜的制作工艺虽不十分复杂,但步骤和操作上需要一些耐心和细致,颇显厨师的厨艺功力。

清朝,镇江城里有一家纯素菜馆,烹制的纯素菜肴小有名气,其中素烧鸭是招牌,据说其烹饪技法是由金山寺佛印居传来的,有一段时间曾由佛印居素膳斋僧掌厨,并将金山寺素菜与民间素食熔为一炉, 结合镇江素菜的特点,去粗取精,去共性,留个性,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纯素菜肴特色。关于金山寺创制素烧鸭佳肴,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话说那一年康熙皇帝南巡阅河,由丹徒(镇江)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伴驾,驻跸镇江金山寺行宫,召见官员查问了治河情况,接受了地方官员敬献的文房四宝、字画等珍玩。时值暮春,康熙帝饶有兴趣地品尝了京口江鲜鲥鱼,观看了当地艺人的演出。午后天公作美,又下起了绵绵细雨,让他看到了金山“细雨飞来箭发弦,江波接上势如连” 的胜景。于是康熙帝来了诗兴,与伴驾的张玉书对诗为乐。康熙帝就金山雨景赋出上联:“半天微雨,千珠万点,细落长江大河,即通江之广、湖之广、海之广,成遍四渎,登风楼看五百名山,观天观地观明月,洪开宇宙。”张玉书接下联句:“一介书生,七魁八秀,胸藏骏业鸿猷,始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联捷三元,赴瀛洲同十八学士,安国安邦安神稷,世代功勋。”两句对接得珠联璧合,文辞典雅,又联想丰富,喻意深刻,彰显出君臣二人的诗才与功力,为金山名刹增添了声色和光彩。难怪康熙帝听完爱臣张玉书对句后大喜,即命摆宴,君臣同乐。

岂料,康熙帝一时高兴,心血来潮,晚宴时想换换口味,竟然点了一道烤鸭。这下可难坏了金山寺方丈,寺庙茹素,况且烤鸭是京城的名肴,镇江城哪来这道菜肴?金山寺方丈带着这满腹的疑虑和困惑向张玉书求助。

张玉书听后,稍加思索,便笑着对方丈说:“别急,别急,荤的烤鸭不能做,不妨来道素烧鸭如何?”方丈听罢,随即安排佛印居素膳斋僧掌厨,创制一道冷碟素烧鸭。掌勺僧灵机一动,想出了创制素烧鸭的方法,立马搜搜刮刮,从膳房内找来豆腐皮、香菇、冬笋、金针菜等食材,又秘制了素烧鸭调料,做成了一道美味佳肴素烧鸭。素烧鸭刚一上桌,康熙帝便眼前一亮,张玉书忙上前奏道:“这是一道金山寺独创的看家素肴素烧鸭,以豆腐皮、香菇、冬笋、金针菜等食材为主料,色、香、味、形如同烤鸭一般,豆腐皮清热润肺,香菇能延年益寿,对圣上龙体有益。”康熙帝迫不急待地尝了一口,便龙颜大悦,连连称赞这道素烧鸭味美形也美,不一会功夫便将一碟素烧鸭吃了个精大光,膳后还奖赏了佛印居的膳斋掌勺和尚。

后来,金山寺佛印居独创的素烧鸭烹制技艺便传到了民间,并一直传承至今。(编辑 花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