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文化 | 西长安里与徐氏家族

□ 许金龙

西长安里,北至利商街围墙,南至小码头街,长130米,宽2米。为区别伯先路长安里,1957年改名西长安里,为镇江市文保单位。

西长安里 资料图 卢伟庆摄

咸丰十年(1860)前后,上江人徐长明弟兄俩因家乡遭饥荒,逃难来到镇江小码头一带。徐氏家族字辈排序为“德世文长、宽仁之国”,到长明这一辈是长字班。1864年适逢英国驻镇江领事馆落成,出身大户人家的徐长明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因而顺利进入英领馆供职,延续多年担任领馆的总务工作,并在社会上兼做生意。此时广东商人卓翼堂还没有来到镇江。

徐长明弟弟的长子徐宽源是清末买办,曾任英美烟草公司重庆第一任总代理,把国外的香烟引进了重庆。

徐长明膝下共有五子。

长子徐宽宏(字素德)能操一口流利的英文,年轻时便进入镇江海关工作,后又调迁上海海关。徐宽宏的3个儿子也在上海,在沪上拥有多处房地产,并经营火油公司。

徐长明次子徐宽浩(字鹏卿)在镇江中华路开设万顺源油麻店。光绪末年,徐宽浩从事油麻生意赚了一大笔钱,便在小码头街北侧购得9亩滩地。镇江市档案馆存有光绪末年徐长明在长安里建房时的购地凭证。民国元年,徐宽浩在滩地上兴建家族式大院,大院内共有三间两厢带天井的“三合院”40进,并给院落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长安里”。长安里落成之时,苏北路西段只顶到蒜山。“前街后河”的长安里前面是小码头街,后面是可以淘米洗菜的通江河塘。长安里西面建有二层楼海关宿舍,后来改为省立医院(市二院)病房楼。

长安里对外俗称“徐家大院”,封闭式大院中间是一条南北向的主巷,有三道支巷与主巷相连,分别称为一、二、三道巷。巷口门楣的匾额石碑上除了“民国元年·长安里”外,还有“ 徐宽浩”的落款。骑马门楼上的临街阁楼设有瞭望窗,夜晚有人出入时有人开门。三道巷底有一后门与大院外相连,作为紧急疏散通道。

长安里每进房子占地约100平方米,坐北朝南,正房都是七架梁。主巷东侧一条边8进“三合院”房舍连成一体,门牌为长安里5号,内有单独的水井和一间大灶房,供徐氏家族后人自住。其余30多进房屋全部对外出租,房客来自五湖四海。支巷里的三个水井清澈见底,井栏四周留有深深的凹痕,宽敞的井台白天是邻居们相互交流闲聊之处。

三道巷还有一幢两层楼的祠堂,曰徐氏“文华堂”,家人们每逢节日或祭日挂上祖宗遗像烧香磕头。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荒废,被市第二人民医院圈用拆迁。

著名爱国人士、中国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与镇江有着深厚的渊源。13岁时来镇,随三兄李公愚在西门大街合兴盛京广洋货店当学徒,住在小码头街长安里35号,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青少年时光,也形成了初步的爱国民主思想。李宅一进三间两厢,朝南为小天井,天井一边是厨房,另一边是单人卧室。1920年李公朴弃商从学,进入私立润州中学读书。1924年李公朴赴沪江大学求学,并积极参加上海的五卅运动。随后南下广州,加入了北伐队伍,随军南征北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李公朴愤然离开部队,脱离国民党,赴美国纽约州雷德大学政治系深造。1930年冬李公朴毕业回国,对国内的民众教育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东北沦陷后,他和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在苦闷彷徨中寻求抗日救亡的道路。1936年11月22日深夜,李公朴等“七君子”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他在监狱中坚贞不屈,与国民党当局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军民团结抗日的局面形成。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江苏高等法院宣布无罪释放“七君子”。李公朴出狱后立即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去,主张动员全民抗战到底。1944年10月李公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民盟早期领导人之一。

徐宽浩后人在镇江有多处房产,长子曾经在大市口开过中央饭店,在中华路经营镇江最大的油麻店。但子女中也不乏依靠吃祖上的老本过日子的游手好闲者。民国中期,徐家后人一个个堕落不学好,染上了吸鸦片、嫖女人的恶习,逐渐家道中落。日寇侵华之后,徐家经营的产业纷纷倒闭,走向彻底败落,只好变卖了长安里自住以外的大部分房产。当年购房者有码头木行的高管、银行从业者,以及大西路商铺的老板。

新中国成立后对私改造,中华路万顺源油麻店被市糖业烟酒公司占为仓库办公楼,中央饭店就是后来的大市口招待所(五七饭店)。长安里的徐氏房产大部归公,成为国家经租房屋,每栋三合院里往往合住着好几家,一户人家一般只有一个房间。生活在公房里的老邻居有码头搬运工人、教师、店员、医院职工,邻里关系融洽。几十年间,大家彼此了解,相互帮助,和睦相处,里弄安全也有保障。

文革期间,徐氏家族遭到抄家,家中收藏的字画和老祖宗的画像、家谱等“四旧”物品统统被付之一炬。

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安里巷内住户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世纪老宅阴暗潮湿、因年久失修而变得残破不堪。地板腐烂,时有老鼠、黄鼠狼出没。有的房屋墙体开裂甚至歪斜,不得不用木柱打点支撑,以防倒塌。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改造开始时,长安里的老街坊们告别了既无厨房,又无卫生间的破旧小屋,全部搬迁安置他处。

政府对百年历史的长安里大院实施全面整修,巷子里面的布局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进入院门,修葺一新的李公朴纪念馆映入眼帘。百米明廊宽敞明亮,一家家文化实体进驻长安里,一股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