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7+2”行动内涵式改造村居环境 将打造一村一品“宜”文化

今日镇江讯  去年起,新区以“7+2” 行动,让百姓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扩大民生福祉。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东乡姚桥,实地走访“7+2”行动推进,给老百姓带来的家门口的变化。

仲宝村位于姚桥集镇以西、港南路以南,是新区实施“7+2”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工程的首批8个村庄之一,也是整治行动开展较早的村庄。采访当天,记者一行沿村中心河而建的平整中心路穿村而行,看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行至村中心位置,坐北朝南的村委会白墙黑瓦、门前初落成的活动广场开阔整洁,东侧青砖黛瓦的清代建筑“惇裕堂”“务本堂”古雅朴素,共同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运动休闲。

健身休闲区 龚江婷 摄

隔着中心路,今年71岁的徐敏芳坐在家门口就可以望见活动广场的的情形。“一到傍晚,大家伙吃完饭,都喜欢 ‘葡萄架子’下歇歇脚,谈谈天。”她口中的“葡萄架子”是活动广场上的文化长廊。如今那是村里人喜欢去的地方,整治之前曾是一片长期荒废而杂草丛生的田地。紧挨着文化长廊的健身休闲区已经铺上了绿色塑胶,几组健身器材是村民活动筋骨的道具。周边几个功能分区之间的绿化工程也基本完工,中心河边上的亲水平台已完成了基础施工。

今年3月,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在专题推进健康乐享新区建设“7+2”行动中指出,一定要聚焦群众的共性需求和痛点难点,从“面子”到“里子”再到“骨子”,将“7+2”行动各项工作重视到位、推进到位、落实到位。他动员全区相关参建部门和属地要将硬件标准与软件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社会和群众的力量,促成村社区的内涵式改造。

东乡村落里村民大多沿河而居,包括仲宝村在内的村庄沿河还分布着一些旧时的小作坊。由于缺乏河道保护意识,多年来,因为生活生产垃圾的丢弃排倒,河道已经负重累累,傍水而居的村民着实苦恼,也成为如今美丽和谐村居建设的一个“痛点”。

日前,新区再次召开会议专题推进“7+2”行动,要求将民生工程与百姓所想所盼精准对接,压实工作责任,加快建设步伐,早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实事。对于群众的呼声,“7+2”行动有所应、有所为。

仲宝村党总支副书记吴亚飞告诉记者,借助“7+2”行动契机,作为村庄环境整治的二期工程——仲宝村中心河整治正在加快推进当中。采访当天一大早,村委会会议室里,一场就河道清淤方案讨论会上相关方进行着最后的商讨,推动工程建设尽快进场施工。对于中心河整治,沿河居住了几十年的徐敏芳比其他村民显得更加期待,她盼望着门口的这条河可以早日恢复从前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景象。

记者从新区城乡建设局了解到,在仲宝村外,首批实施“7+2”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工程的8个村庄,大路镇西戴、小港,姚桥镇三桥、迎北、迎滨、伏漕以及丁岗镇大丁家等7个村庄的改造已陆续进场施工,预计所有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出新。

据悉,后续的村庄改造将推动各村、社区结合特色文化品牌,尤其要用活东乡文化遗产,打造一村一品“宜”文化特色,让7+2”的政策春风涵养民风、兴盛文明风尚,满足百姓不断提升的美好生活需求,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吴亚飞告诉记者,对应村民诉求,村里正积极动员村老年协会,在村民文化休闲活动的策划举办中发挥作用,结合新区“家门口的活动”让建好的硬件设施有效利用起来。

仲息林介绍老宅家风 顾宗侠 摄

“老宅子要保护啊,要恢复它的原貌,这是一笔宝贵财产……”采访当日,村民仲息林冒雨追上记者。他口中的老宅便是在东乡也颇负盛名的“务本堂”和“惇裕堂”。上百年来传递着宜和、宜善的良好家风的老宅,是仲宝人心目中村庄内涵式提升的宝贵资源,也期待着“7+2”政策的春风。(全媒体记者: 顾宗侠 通讯员:龚江婷 高涛 何建国)

编辑:陈路

(作者:顾宗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