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8小时!两位江大校友对决全球数学高手

今日镇江讯 日前,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正式打响。这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数学赛事,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685位选手,从5万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晋级时长8小时的终极对决,而其中有两位江苏大学校友的身影,他们是数学研1701班王闰秋、周英英。

数学决赛试题

决赛试题由全球顶尖数学老师命题

决赛中,8小时5道题,一群最有天赋的数学选手,开启了最烧脑的一天。

与“张师傅扭宽面扭出莫比乌斯环”等源于生活、旨在激发数学灵感的初赛试题不同,决赛试题均为严谨的理论数学题,由来自世界各地顶尖高校的数学老师命题,更加注重考察选手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

今年的决赛命题范围包含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分析与方程、应用与计算数学、组合与概率五大赛道,每个赛道5道大题,每道题都由命题组老师精心设计,考查选手的数学思维和平时的积累,试题难度对标全球顶尖数学专业博士资格考试。比赛不需要刷题,也无法提前准备。参赛选手需从五个赛道中选择一个主赛道,以及一个副赛道。主赛道5道题答对得100分,副赛道2道题答对得20分,总分最高120分。

685位决赛选手中,既有全球顶尖高校数学系学生,也有律师、销售员、文物修复师、程序员、快递员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数学充满热爱。

选手王闰秋:

研究数学像走迷宫,痛并快乐着

师从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卢殿臣教授的王闰秋,已参加了两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2022年预赛166名,今年预赛432名。

2020年从江苏大学毕业后,王闰秋入职家乡一所职业高中,在教学工作之余,他依旧沉迷于基础数学研究。

在2022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一道左右一致的题目让王闰秋想了整整一天,在最后一刻写下证明后,他真实地感受到那个证明的对称性太美了。

“对我来说,数学是更本质的东西,就像我戴的眼镜一样,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看待日常生活。”王闰秋说,虽然连续8个小时做题,难度大,很烧脑,但做研究的日常,就是在死路和死路之间切换探索,这不仅需要深厚的数学底蕴,更需要开朗和豁达的心态。“研究数学就像走一个很大的迷宫,可能只有一条路能通过,大部分都是死路,但这种沉浸于数学世界中的感觉,让我痛并快乐着。”

选手周英英:

数学像一座精巧大厦,非常美丽

周英英师从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医民教授,毕业后在淮安第四开明中学任教。教学之余,她也多次报名参赛。“数学世界比我想象中还要广阔,在一次次的解题、探索、研究中,我发现数学原来这么美,就像一座搭建起来的精巧的大厦。”周英英说,参加比赛并不是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天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收获许多豁然开朗的快乐。

“在做出问题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煎熬和看不到希望的虚无,突破这种长期的状态,才是我选择数学的真正原因,这种触及灵魂的感动,只有真正沉迷于其中的人才能够体会。”周英英说,今年的比赛中有一道数学分析题让她印象深刻。第一问在高中时遇到过,她便立刻想起了用二项式定理去证明整数问题,第二问则是巧妙利用幂级数和复变函数的内容,“做完后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才会有动力持续不断地学习。”周英英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永怀激情、找准方向,去追逐自己热爱的事业。

据了解,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在2018年发起,主旨是通过有乐趣的竞赛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发展。这一公益赛事已连续第5年举办,不设报名门槛,全程在线,最大限度激发世界各地数学爱好者的参与热情,5年来累计吸引超过25万人参赛,决赛成绩预计在8月份公布。  (全媒体记者 张翼  通讯员 吴奕)

编辑:万嘉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