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好 补贴增信心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足马力推进

今日镇江讯 “最近田里墒情不错,我家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6月16日种下去的,目前出苗非常齐。”“今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还有补贴,我肯定种啊。”随着夏收夏种进入扫尾阶段,我市油料作物种植的示范项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也在推进之中。平均100-200亩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在火热夏种版图中铺展开来。

技术支撑,怎么种很关键

科学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和对 “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应对国内油料供需矛盾严峻形势的有力探索。种很重要,怎么种好更重要。

“无论种什么,选好种子很关键。”市农技推广站负责人钟志仁说,玉米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抗倒、适宜机收、边际效应强的高产稳产良种。鲜食玉米选择苏科糯1505、苏玉糯11号等,籽粒玉米选择江玉877、苏玉29、苏科玉076、苏玉34等。大豆则需选用耐阴耐密、早熟抗倒、适宜机收的高产良种,可选择齐黄34、徐豆18、徐豆25、苏豆13和皖豆15号等品种。

有了好品种,还得有好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严格按照“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便于机械收获的原则,设置带型密度。其中,以两行玉米与四行大豆为主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行距40cm,玉米与大豆间距70cm,大豆行距30cm。今年,我市结合2022年生产实际和机具适配情况,科学兼顾4行玉米与4行大豆、4行玉米与6行大豆等其他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农业专家提醒,针对不同的种植模式,要选用不同的播种密度,以“2+4”模式为例,玉米要达到株距10-12cm,播种粒数4500粒/亩以上,有效株数力争籽粒玉米达到4000株/亩以上。大豆株距9-11cm,播种粒数10000粒/亩以上,有效株数力争达到8000株/亩以上。

农作物讲究适期保密播种。小麦收获后,夏玉米、大豆应于6月中下旬适期播种,播种前种子须提前进行清选、包衣拌种、晒种、发芽试验等处理,以提高出苗率。注意避开苗期芽涝、干旱,一般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60%时播种为宜。

丹徒区世业镇的大豆种植大户王兵兵说,他今年准备在种植4000-5000亩大豆,其中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为100亩。最近随着雨水的“光顾”,土壤墒情不错,大面积种植已近尾声。

机械支撑,选机械很重要

“我们家的100亩大豆玉米种得早,6月13日-14日两天就完成了全部种植,还是用的适合复杂田块的手扶式农机,不但效率高,还省钱。”近日,已经忙完夏种的句容市边城镇种粮大户严秀林如是说。

机械化种植已成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首选。让更多的农户会选机械、选对机械,是我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的任务之一。

日前,镇江市农机推广站领导和科技人员深入丹阳市曲阿街道陈巷村镇江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播种观摩现场,实地指导种植户正确调整和使用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

技术人员对主推种植模式的技术要求和株距调整进行了重点讲解;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分别介绍了大豆玉米旋耕复式播种机和免耕播种机的性能特点,并现场进行播种作业。

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装备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卫星自动导航、指夹式排种器、指夹式勺轮排种器等技术的运用,使玉米、大豆的播种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让参加观摩的种植户对今年的前景充满信心。

“播种时,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合理选择机械,规范播种,保证行距、株距、播深和施肥量。‘2+4’模式:选择大豆玉米带状复种专用播种机播种,‘4+4’‘4+6’等其他模式……”市农机推广站负责人表示,市农机推广站将继续深入承担大豆玉米种植任务的市区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机播顺利完成。

信心支撑,有政策很贴心

说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政策“红利”是个绕不过的话题。

“2023年,我市按照省农业农村厅任务分解文件要求,按照散户缩减、规模种植适当增加的原则,最终确定承担主体97家,8000亩的种植任务全面落实(其中丹阳市任务落实面积900亩,句容市3300亩,扬中市410亩,丹徒区2620亩,镇江新区600亩,京口区170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大户开展了3期专题培训,对大豆玉米复种技术的品种选择、模式配置、密度要求、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进行点对点指导服务。我市今年继续将有关机械纳入购置补贴名单,种植户继续享受320元/亩的补贴政策。这一方面提升了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种植水平,另一方面,提振了农户的种植信心。

当前,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播进度已超50%。农业专家提醒,针对夏季降雨集中易涝渍、肥料易流失、台风易造成作物倒伏的特点,农户们要完善配套田间沟系。对于沿江圩区等排水条件较好、爽水快的田块,开好田头沟和腰沟;对于丘陵地区等排水条件较差、土壤黏重易产生渍害的田块,要适当加密开沟,做到能灌能排,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王俊鹏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