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强化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

数据显示,7月3日成为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今年以来,全球各地极端天气现象多发,厄尔尼诺时隔7年卷土重来,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安全风险,对生命健康、城市发展、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威胁。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容易遭受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灾害影响,入汛以来,各地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以赴守安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全省河湖库水位,统筹防洪排涝与灌溉保供,对城市内涝隐患进行排查整改……一项项务实举措,“跑”在了极端天气前头。

必须看到的是,应对极端天气时,除了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还要强化系统思维能力,综合评判极端天气对生产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大中城市而言,强化系统思维能力尤其重要和必要。

以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应协同适应、联动共治。气候变化不再是未来的问题,而是当下的考验。现代经济体系复杂程度高,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会超出地区范围,随着国际贸易和产业链层层传导延伸。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应重点关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产业和行业,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鼓励企业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水平。应对极端天气不单是气象、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以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应主动适应、提高韧性。全球气候不稳定性加剧,百年一遇的气象灾害出现频率提升,需要认真审视现有应急管理方案,优化电力、水源等应急保供措施。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化的电网和水利体系,提升城市面对极端天气的韧性。需要提升韧性的还有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的建设改造,比如城市排水系统能否应对短时强降水,车站是否为降温遮挡提供足够空间等。

以系统思维应对极端天气,应科学适应、顺应自然。极端天气现象反衬出碳减排等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江苏今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建设,无锡锡东新城、苏州高铁新城获批江苏首批“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作出贡献。发挥经济大省、科技大省优势,探索更多节能减排新路径、新场景,将为应对极端天气提供“标本兼治”的江苏方案。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