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花副刊 | 醉美陈酒是镇江

□李金坤

2009年3月30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名牌栏目“百城赋”第120期,有幸发表了纵贯三千年、横跨市区镇的反映镇江古今风貌的拙作《镇江赋》。这是迄今为止第一篇用赋体文全面而系统描写镇江的文字。按“百城赋”栏目的编排惯例,除《镇江赋》全文的二千余字外,还特地配了由陈大经拍摄的“金山”全景照与清代镇江画家周镐的京江二十四景之一的“山绕瓮城”名胜风景画,一照一画,相得益彰;一古一今,古韵悠悠。此外,还有“城市沿革”。整个版面,图文并茂,典雅大方,不失为一张宣传镇江、扩大声名、提升形象的别具魅力的城市名片。文章发表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已尽我所能,为使镇江进一步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奉献了一分绵薄之力。而市内外的一些朋友则纷纷电话或短信表示祝贺。或曰“为镇江做出了重要贡献”,或曰“此赋乃再现汉大赋神韵风采的美文”等等。

摄影:徐群

还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镇江籍人士,他们从《光明日报》或网络上看到《镇江赋》后,都忍不住激动与喜悦的心情。更有云南大学的著名教授殷光熹先生,把他自费订阅的刊有《镇江赋》的《光明日报》挂寄于我,并附信给予很高评价。他从文章的丰富内涵、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逐一点评,犹如一篇精美的赏析文章。还有人建议有关部门将《镇江赋》勒石刻碑,竖立于某些公众活动场所及主要的公园景区内,让更多的人了解镇江、熟悉镇江、热爱镇江。市教育局还特地利用有关杂志与教育网络等媒体形式,向全市中小学校推介《镇江赋》,以作为学生们全面了解古今镇江历史文化的课外补充教材。还有上海的《党建文摘》《中华辞赋》等刊物都全文转发了《镇江赋》。所有这些,都无不令我感动、感激与感怀。一篇小赋,竟然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响,这并非是因为我水平多高,文笔多美,而委实是由于镇江这座悠悠岁月三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所固有的奇异风采与诱人魅力。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将充满奇异风采与诱人魅力的镇江,以饱蘸深爱镇江之情的文字真实地加以叙写与表现而已。陈年美酒是镇江,人文醇厚百世芳。此之谓也。

有几位友人曾问我说:“你作《镇江赋》有三难:一是镇江历史悠久,收集资料难;二是涵盖古今,准确提炼难;三是赋乃美文,骈偶铺陈难。你何以不畏三难,而成功创作并发表了《镇江赋》?”我则以“三爱”笑答说:“一爱镇江之三千年深厚典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二爱镇江山水之城、宜居之都的得天独厚的城市风貌;三爱颂美扬善,为宣传镇江乐尽绵薄之力。”

镇江历代才人辈出,精英云集。无论是韦昭的《国语注》、葛洪的《抱朴子》、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沈括的《梦溪笔谈》、苏颂的《新仪像法要》、计成的《园冶》、张玉书的《康熙字典》、马建中的《马氏文通》、刘鹗的《老残游记》、《铁云藏龟》、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等等,在中国文化、文学与科技史上均具有导夫先路的开创性价值与重要意义。对于这些先贤们的生平事迹、思想品质与学术成果,我都极为崇敬和仰慕。还有更让我们自豪与骄傲的是“三星”、“双璧”与“二米”,即:在太空三颗小行星中,将圆周率的发明者祖冲之、“十一世纪科学发展的坐标”沈括与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分别命名为“祖冲之星”、“沈括星”、“茅以升星”; 齐梁时人刘勰撰《文心雕龙》与萧统编《文选》为文学之双璧,代表六朝文学之最高成就;北宋享有“书画双绝”之美誉的米芾、米友仁父子合称“二米”或“大小米”,其所开创的“米氏云山”画艺和与画派,独标高格于中国画史。更有像赵伯先等革命先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所有这些,都共同构成了镇江这座古老名城惯于仁爱、善于创新、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难能可贵的镇江人文精神。笔者所述,旨在愿姹紫嫣红的人文之花,能够结出琳琅满目的文明之果。

镇江地处“吴头楚尾”、江河交汇之处,素享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陈亮《念奴娇·多景楼》)的“城市山林”美誉。它东有气象雄浑之大港、圌山,南依城市绿肺之南山,西接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茅山,北濒滚滚东去之大江,如此自然而典型的滨江山林城市之地域特征与城市风貌,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极为罕见的。这是上苍恩赐予世世代代淳朴勤善之镇江人的一块风水宝地、人间仙境。城北江岸贯三山,犹如珍珠一线穿;更有南山连绵起,天然氧吧吸不完。不用说焦山的世外桃源、江中独秀,也不用说北固山的三国文化、唐诗宋韵,更不用说金山的佛光普照、娘子爱神,单就那南山的清幽文秀、儒雅风致,就足以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矣。800年前的辛弃疾晚年任镇江知府期间,登上北固亭以词的形式抒发了“千古江山”、“满眼风光”的满怀豪情,堪称是镇江城市形象最准确、最权威的宣传语。镇江美,美在山水奇景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四季山花伴鸟语,天人相谐赛桃源。名城如此好风水,宜居宜乐不一般。爱心伴随笔尖飞,镇江之赋美景传。

更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是,镇江是一座大爱之城。我国著名的四大爱情故事《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都与镇江有关系。孟姜女万里寻夫曾经路过并借宿于镇江;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即发生在丹阳,现有大型雕塑;《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最早发生地即在新区姚桥镇的华山村,现有仙女冢及华山畿文化公园;《白蛇传》“水漫金山”的故事发生在金山寺,金山上有白蛇洞与法海洞遗迹。还有北固山甘露寺刘备招亲的爱情故事;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带领刘勰等八位学富五车的贤士在南山编选《文选》(成为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沾溉后世深远。今有八公洞、读书台、增华阁等遗址),体现了萧统不爱皇位爱读书、爱知识的可贵精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它的创作地,据专家考证当在镇江之焦山,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的博大情怀。诸如此类,便共同彰显出镇江人与人的爱、人与书的爱及人与自然的爱,共同构成了镇江的大爱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影响到现在,根据江苏大学两位患癌的女大学生互相关爱彼此的动人故事拍摄的《小城大爱》电影,是镇江大爱精神最好的传承与弘扬。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以大爱来阐释镇江城市形象是理所当然而十分准确的。

悠悠镇江三千岁,山美水美人更美。平生不掩善事物,乐为镇江树新碑。好酒也怕巷子深,不品不尝谁知味?因此,凭借我多年来对名城镇江自然山水之美的由衷领略、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努力探掘、对丰厚人文精神的悉心体悟,越发觉得名城镇江就是一坛十分难得的醇美馥郁、令人陶醉的陈年美酒。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者,宣传镇江,推介镇江,弘扬镇江,是我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担当。因此,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以己所长、尽己所能,为全面而系统地宣传镇江尽绵薄之力。“谁不夸俺家乡好”,此之谓“文化自信”之人之常情也。

镇江是一支永远唱不完的赞歌,让我们携手并肩、齐心合力、富有深情地唱响、唱好、唱远这支赞歌。

镇江是一坛永远喝不完的美酒,让我们解放思想、鼓足干劲、豪情万丈地酿醇、酿美、酿多这坛美酒。

能不忆镇江?“壮观东南二百州”;

能不忆镇江?“春风又绿江南岸”;

能不忆镇江?“西津江口月初弦”;

能不忆镇江?“月照花林皆似霰”;

能不忆镇江?三贤命名三颗星;

能不忆镇江?百年张嫂锅盖面。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