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 | “打一针”微整形的“痛点”何在?


不久前,我市警方破获了总案值达3800万元的两起特大美容假药案,案情涉及13省16市。案件的侦破,将诸如玻尿酸、肉毒素、瘦脸针、美白针等种种“一针式”微整形美容的合规性与安全性,再次推至公众关注视野。

点对点“私人美容院”盛行

“微整形”药品销售方多为“微商”

镇江警方破获特大美容假药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美容需求,一些不法商贩就趁虚而入,不光是大大小小的美容院在搞医美,就连有些卖服装的、美发的、美甲的也搞医美,免不了会鱼龙混杂。”市公安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何东鸣向记者介绍。该支队成立于2016年5月,何东鸣说,成立至今短短两年时间里,仅办理的医疗美容假药案件已达上百件。

目前市场上的美容假药分两类:一类是药品本身为假药,产自一些小作坊;还有一类来自国外,商家号称进口药,但没有国家的正规批号。何东鸣说,这样的假药即便销售一支也涉嫌构成犯罪,但由于商贩越来越狡诈,寻找与固定证据往往成为警方办案中最大的难题。

结合实战经验,就这类案件何以大多证据难找,何东鸣给出进一步剖析。这一方面源于美容假药的销售渠道基本都是来自网络,很多在微信、QQ等平台上交易,因而很难查到涉案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另一方面,终端商家为消费者操作这些医美项目的地点也越来越隐秘,比如匿于完全与美容行业无关的店面、私人住宅,或者是宾馆房间中。

何东鸣说,“打一针”经营,一般不需要配备太多设备和人员,更难的是,越来越多的“私人美容院”只进行点对点服务,不是熟人介绍不接单。很多假药的初始进货单价只需几十元,然而在网上每经过一层微商都会被加价,到了终端的美容机构则已暴涨至上千元。

全市正规医美机构仅21家

价格与安全共同构成“性价比”

究竟如何定性“医疗美容”?什么样的医美机构才具有合法资质?市卫生监督所所长陈国年介绍,只要“刺破皮肤”、产生创伤性的美容行为,都被界定为医疗美容。医疗美容机构有双重准入门槛:一是机构要具备《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二是美容主诊医师要具有临床医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证和美容医师资格证。

目前,全市范围内证件齐全的医美机构共有21家,其中市区为14家,包括公立医院和私营性质的医疗美容门诊,他们才能提供“阳光下”的放心服务。自去年7月至今年4月,市卫生监督所响应国家7部委联合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机构的号召,对包括生活美容机构在内的全市445家美容机构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共查办了20起案件。陈国年表示,今后这方面的专项检查力度还将加大。

陈国年介绍,顾名思义,“医疗美容”性质上属于医疗行为,对注射点、药物用量、注射深度都有严格的要求。非法医疗美容存在两项风险:一是其所用药物的安全问题,二是从业者水平的问题。“尽管看上去只是在脸上打一针,可一旦药物不安全,又或者是剂量不对、注射深度不对,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就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我市业界资深专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刘昌。刘昌以“肉毒素”为例介绍,目前我国仅批准上市了两种注射用肉毒素,一款是国产的“衡力”,另一款是美国的“保妥适”,其他均为假药。他说:“很多非整形美容从业者加入到美容团队里,他们没有学过医,根本不知道使用假药或者操作不当的危害,拿注射肉毒素来说,最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全身肌肉麻痹,甚至心脏骤停。”

整形美容越来越受大众追捧的时势背景下,价格与安全是缺一不可的双重要素,共同考量医疗美容的“性价比”。刘昌介绍,他本人在门诊上就经常遇到在非法医美机构整形失败后,转投正规医院求助的爱美人士,“现在还有些所谓的医疗美容工作室,号称请上海、北京等地的专家来坐堂,开价高得离谱,有些项目的价格甚至比正规医院翻了几倍。”刘昌指出,关键在于,这种无谓的大价钱投入,购买到的往往并不是美容效果与安全保障,而是适得其反。

全媒体记者 王露  通讯员  张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