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镇合意” | “暖心电”护航新农人“科技种田”

今日镇江讯(王亮 朱婕)7月31日,在位于镇江新区姚桥镇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巧和同事们利用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大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线监测1.6万亩农田实况并安排工作。“暴雨要及时排涝、高温时要采取以水调温或叶面喷水等降温措施,减轻对早稻灌浆和晚稻秧苗生长的危害。”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点赞“80后”新农人魏巧。2017年4月,土壤学硕士魏巧和她的农学博士丈夫,分别辞去中科院地理所助理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员的科研工作,回到镇江新区探索数字化农田种植。

“我们擅长的不是拼苦力,而是探索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减轻劳动强度,让种地变得更高效更轻松,吸引年轻人下沉农村。”魏巧笃定地认为,这是新农人该干的事。

“科技种田”应运而生。魏巧与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合作,摸索出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将遥感信息、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落地农业生产,取代经验种田。

过去农业是“看天吃饭”,现在做到了“知天而作”。“大田种植数字化农业云平台”涵盖田间视频、田间气象、病虫害管理等20个子模块,土壤肥力、苗情长势、农机运维等情况一目了然,新农人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可以做出最精准的农事安排。

小麦是旱田、水稻是水田,精准滴灌系统怎样做到两者兼顾?魏巧和科研人士研发出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设施不用时缩在土下80厘米、用时破土而出1.5米高。高溶肥料通过地下喷头传导,相较于传统撒肥、机施肥,肥料利用率高且精准。田间气象站则可实时监测光照、风速、气温、雨量等环境数据,激光平整仪自动指挥无人拖拉机耕作……

依托数字农业,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基地建立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个人可以管500亩田地,劳动强度减少40%,肥料利用率提高15%,农药使用量减少20%,亩均效益增加28%。

目前,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稻麦轮作种植基地,魏巧用实干闯出了“谁来种田”的新路子,交出了“新农人”的时代答卷。

“这背后,优质的电力服务是名副其实的‘助攻手’。”魏巧对此如数家珍。去年梅雨季节,线路受潮发生短路跳闸,供电抢修人员连夜拉开分界开关,防止故障蔓延。还有一次,线路上低压铜排被盗,抢修人员及时上门断开电源,义务处理故障直至送电。


针对企业门前10千伏架空杆线投运时间久的问题,镇江供电公司多部门联动,经现场查勘、方案设计、轮流施工等,新建电缆通道150米,新敷设电缆1.2千米,将老旧杆线下地,既增强了配网网架结构,又美化了线路环境,全力保障企业用电需求。

“像这样的项目按常规需提前一年上报电网储备项目,第二年预算资金下达后才能施工。”新区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孙新跃说,近期雷雨天气频繁,架空线路容易发生倒杆断线,“为保障水稻产销一体化的稳定用电,我们查勘了杆线、环网柜、用户进线……研究改造方案,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电缆下地改造,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孙新跃透露,未来他们还将开展农村地区供电半径可行性研究,在现行300米左右的供电半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距离,确保排涝、灌溉等用电设施就近接入农业接电箱,多措并举节约企业用电成本。

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