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 | “我最喜欢的镇江美食”第四批作品展示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 朱晶晶)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10.蒸饭团,我的早餐我的爱

□ 邬建中

蒸饭团是镇江早期流行的早餐,用糯米将各种配料包裹起来,常见的糯米包肉松、油条,甜味的包芝麻白糖和红糖。

图片:京江晚报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对于我们这代人可谓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算得上我们上班族的可口早餐了。清楚地记得,七十年代末我刚参加工作,每天的早餐必定是蒸饭团,舍不得裹油条,总是裹点白糖,咬一口满嘴香甜,回味无穷。这一吃就是十多年,我喜欢吃甜食,总是和老板打招呼“多放点糖”。那时把蒸饭团当早餐的也确实不少,每天早上摊位前总是围着一群人,有时竟然排起了十多个人的长队。我是老顾客了,是从来不用排队的,当然时间也等不起哦,老板灵巧得很,只要我在面前一站,他就很默契地从木桶里拿出早就裹好的蒸饭团递给我。我接过蒸饭团飞身上车,一手扶车把,一手啃早餐,向厂里飞驰而去。

由于吃蒸饭团的时候长了,竟吃出了经验和规律,从每次吃第一口到最后一口扔掉塑料袋,总是在镇江船厂大门口,这说明老板给的份量拿捏得很精准,基本上不差毫厘。

美哉!蒸饭团!让我难以忘怀!

11.宝堰面,南乡人一道永远绕不开的美食!

□ 李国平

三国时期的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 年)八月,孙权在宝堰的一锹,诞生了近两千年前的东吴运河——“破岗渎”,打通了南京秦淮河到宝堰通济河直至下游太湖。公元987年,宝堰丁角与东乡丹徒、大港并称北宋时期三大集镇。清乾隆年间形成宝堰集镇,宝堰美食之一的宝堰面(干拌面)也渐渐形成特色。

图片由作者提供

宝堰面与米饭,馒头包子等并称千家万户和各大饭店酒楼餐桌上的“主食”,而长久以来,除了米饭,面条是宝堰群众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宝堰面也称干拌面,在长期的演变中,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单一制作工艺,提升到现在生活中一种复杂工艺美食,千百年来宝堰干拌面的演变,见证了人们从苦难的岁月发展到现在生活富裕的时代。宝堰干拌面这道美食的历史发展,早已成了老百姓心目当中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代代相传。

早在1938年夏,抗战时期的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进驻宝堰时,也经常品尝宝堰干拌面。有一次,陈毅司令员品尝了宝堰干拌面之后赞不绝口,他的原话是:“端到桌上、香气扑鼻,吃在嘴里、油而不腻,品尝之后、回味无穷,确实甲于他地。”陈毅的这段原话记载于宝堰镇志。

截止到2023年4月,古镇宝堰镇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美食生活节,每一届都精彩纷呈,每一届都有地方特色美食,但是宝堰镇政府在每一届的美食节上都隆重推介宝堰面。

12.秋仔豆

□ 吴尔蓉

我年轻时下放句容农村,当地“啃秋”的习俗是吃“仔仔豆”,又名“秋仔豆”。立秋那天,生产队会放假半天,让每家每户回家去做。当然,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就像过节一样。

秋仔豆是一种面粉做的食物,做起来很麻烦:先在面粉里放植物油、白糖、炒香的芝麻和切得极小的生姜粒,面和好揉好后,切成条状,用手搓成细长的绳状,盘在竹匾子里,再用洗干净的剪刀,剪成菱形、长形和方形的两厘米大小的颗粒,放在烈日下翻晒。晒到傍晚,秋仔豆也晒干了,再放在锅中翻炒,直炒得表面焦黄、香气四溢就成功了!

从锅中盛出放凉,就可以品尝了。那味道香喷喷、脆蹦蹦、甜丝丝的味道,我至今难忘!晚餐后纳凉时,作为孩子、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美味零食。每家都会做很多,炒好后放在密封的坛子或罐子里,能吃好长好长时日呢!

在洒满月光的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洗过澡,围坐在家门口,享受着立秋以后的凉风,吃着秋仔豆,聊着家长里短,唱着当时流行的歌曲和样板戏,孩子们还时不时地跑到隔壁邻居家门口,互相品尝对方的秋仔豆,互相打闹。

多么美好与温馨的回忆!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