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丨“我最喜欢的镇江美食”第三十二批作品展示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94.舌尖上的美味一一油墎子

□  莲叶下的浮萍

几十年前,每一个晴天的傍晚,镇江老城区房屋的拐角处,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摆小摊卖油墩子的:摊主坐在一只小櫈上,旁边支一只简易小煤炉,外加一盆事先拌好,由红白萝卜丝,碎胡萝卜、葱末、面粉、香菜末等组成的料。

准备步骤是,先在面粉中放少许盐、菜油,然后放入清水搅拌成面糊 ,再把腌制好的萝卜丝挤出多余的水分,放入盆内,加上葱末、香菜末、味精均匀搅拌在一起。

挖上一勺装在一个特制的圆型花边模具勺子里,用竹筷抹平,然后放在滚开的油锅里炸,等到一面金黄,翻个身,再炸另一面,熟了,放在一个被熟油浸透的滤网中沥干,一个油墎子就制好了。

滚开的油将萝卜丝独特的香味激发得恰到好处,咬一口,让香与脆在味蕾中尽情释放,那种感觉,真棒。

95.想念大西路的回卤干

□  明月霞光

还记得刚工作那会儿,镇江大西路钟表店旁边的又新街口上有一个回卤干摊,老板姓邵,常年推一个小车子,车上放一煤球炉子,一口大锅里煮着黄灿灿的豆腐干子,边上放两张木头长条凳,也有小木头板凳,买了回卤干的就可以坐凳子上吃。

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特别喜欢那回卤干的味道,于是便常去光顾那个摊子。每次我都会盯着老板手中的剪刀,惊叹他单手剪豆干的功夫。只见他嚓嚓几下,一块大干子就变成了几小块,然后快速挑进两筷子豆芽,洒上胡椒粉和葱花,一碗味道鲜美的回卤干就端到了面前。咬一口,那美味便贯穿于唇齿间,连豆芽也因此味美起来,最后连汤带水喝个精光,我那时一直觉得这豆芽是沾了干子的光。

后来有了对象,对象也喜欢吃,于是我俩三天两头朝大西路上跑。没地方坐,我俩就站着吃。以至于后来被对象称为“侉丫头”,说我小姑娘的形象也不要了。当然他说的是玩笑话。

今天与一朋友提起,她顿时兴奋起来。原来她那时与老板同住山巷,因为喜欢吃,她常常在晚上八九点还会拿着搪瓷罐朝老板家跑。我听了,感觉口水快流出来了。

只可惜现在的大西路上再找不到当年回卤干的影子,听说西津渡老码头酒店有这道菜,但味道已不比当年。

96.我的美食观

□  徐庭国

我常常想:美食是什么?

美食是浓浓的乡情,美食是淡淡的乡愁,美食是回不去的过往,美食是欲念还休的家味,美食是父亲肩扛手提的责任,美食是母亲锅碗瓢勺的忙碌。美食是暮归人窗前的一盏灯,沙罩下的一只馒。美食是乡村炊烟,人间烟火,晨曦鸡鸣,晚归牧童。

美食,最是妈妈遥远的呼唤:“回来啰,开饭啰”。

美食是本乡本土地产货,又是“拿来主义”泊来品。美食美味:凡是镇江的,都是世界的;凡是世界的,都是镇江的!虽说人不分南北,但美食最重“东西”。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润一方田,一方水土长一方菜,一方水土孕一方味。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据说,镇江的面条、佐料,带到外地去下,总也吃不到锅盖面的味,何也?水不同也。据说,扬中的河豚,带到外地去烹饪,还是吃不出扬中味,何也?还是水也。正应了“河水煮河鱼”这句老话。长沙之水,烧不出武昌鱼。水不同,食材一样,仍然味不相谋。

美食是历史的脚步,一路走来,是选择,也是传承;是剔除,也是汲取。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是浪漫;宁愿吃着死,决不饿着生,那是现实。宁吃外卖三天,决不自烧一餐,渗透着多少年轻的无奈与辛酸。虽说我的口味我做主,但五千年的美食摆在你面前,总有一款入你眼,入你口,入你胃,你不能掩耳盗铃吧!

美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无非就是“好吃”二字。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毛蕴劼

审核:沈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