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 吴起吮疽 兵母何泣

□ 滴石水

公元前409年,吴起被魏文侯任为将军,率兵攻秦。吴起为将,睡觉不用褥席,行军不乘马车,和士兵分担劳苦。不仅如此,“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士兵生了恶性毒疮,红肿化脓,吴起竟用嘴为其吸吮脓血。“卒母闻而哭之”。这个士兵的母亲听闻后,放声大哭。有人不解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大将军亲自为其吮疽,你怎么还哭呢?兵母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拼命搏杀,死在了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泣。”

这则故事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千百年来,人们以此为鉴,希望将帅能像吴起那样爱兵如子。然而,我一直不解,被吮疽的兵母对此为何不生感激之涕而生悲哀之泣呢?

仔细琢磨相关史料,综合分析后人的各种研究,我觉得兵母悲哀哭泣的原因,不仅仅是忧子命丧。

吴起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史书载,他在魏26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位军事家,一个是孙武,另一个就是吴起。后世公认,著述孙胜于吴,武功吴过于孙。吴起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称赞叫绝的武功,但为了博得功名,他根本不讲道德操守、仁义廉耻,让后人鄙视。司马迁在其列传中尽管没有直接批评,但记述了一件件事情,使人读后自有感悟——

吴起初侍鲁,“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为了获得鲁君的信任,吴起竟然杀了齐国的妻子。杀妻求将,怎能爱兵如子?

“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乡里乡亲,嬉笑怒骂皆为乡情。因为邻人讥语,竟然杀掉三十多人。杀亲之将,又怎能爱兵如子?

因为杀死了众多乡邻,吴起逃往鲁国,求学于儒家大师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母亲死了,吴起竟然不回去奔丧。曾子看出了这个人的品德,很瞧不起他,与他断绝了师徒关系。母卒不归,不孝之将,谈何爱兵如子?

吴起投奔魏文侯,“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一代名相李克对魏文侯说得非常明白:吴起是个贪墨好色之徒,只是非常能用兵。贪墨好色之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目的为何不言而喻。贪婪好色之将,又怎么会爱兵如子。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一天,魏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看到山川险要,景色壮美,感慨地说,这些都是魏国的瑰宝。而吴起在旁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不仁爱惠民,即便是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武侯曰:‘善!’”可司马迁在其列传结尾处写道:“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能这么说,却根本没有这么做。他不仅跟魏武侯谏言时言行不一,其在著述的兵书《吴子》中,特别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认为“争名”“争利”“积恶”……是引发兵祸之源,可他自己争名争利积恶无所不用其极。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之将,岂能真正爱兵如子?

吴起的强军兴邦之才,确实过人。正因如此,在诸侯争霸之时,吴起在鲁、魏、楚三国,大展拳脚,尽显才能,风生水起,成为一代战神。但是,他所到之处,战争胜利之日,基本上都是他卷铺盖走人之时。诸侯们要的是他的军事才干,而不齿他的道德品质。司马迁为其列传,既充分肯定他内政、军事上的极高成就,又警示后人剔除这位战神身上的糟粕,德才匹配,永立于世。

作为一位无名小卒的母亲,她是不可能知晓司马迁在吴起列传中的深厚含义的,但是,因其夫被吴起吮疽,战死沙场,其子又上战场被吴起吮疽,从夫战死到子上阵,这起码有个较长时间,兵母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领其夫、子作战之将的品行的,只不过一介农妇,不可能有什么高谈阔论,唯有哭泣而已。然而,读罢传记,我情不自禁地感觉到,那眼泪既有忧其子会不会战死之意,又有忧其子战死值不值之意。

见习编辑:卞婷婷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