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丨“我最喜欢的镇江美食”第三十八批作品展示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人生在世,不可辜负的,唯有爱和美食。一年四季,您最喜欢的美食究竟是什么?您的味蕾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美食基因和美食背后的情怀故事。

“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二季现已启动,邀您写出喜欢的镇江美食,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希望您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文件精神,与亲朋携手,和美食作伴,尽情“饕餮一夏”。(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112.米粯饼:家常贴己饼

□ 张晓波

一位诗人曾写过“一粒米就是一座寺院”。大米的珍贵,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真不是矫情,因为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实是一部人与饥饿抗争的历史。 如果花点巧心思,那大米做成的食品简直是神物了。

镇江街头的米粯饼,是用大米磨出的粉浆,再置一个圆形炭火蒸炉,圆形的平面锅,锅内有十几个凹食塘,中间有个小圆桶状水盒,盛入适量的清水,每个塘里倒入适量米浆,盖上圆盖,加热后蒸气四散,冉冉向上,同时飘出来的还有米粯被烘烤过的香气。

米粯饼饼面雪白,底子烙得金黄,卖的时候是两片算一个,对合起来。互相粘连着。 大米本身有甜味,店主还适量加一点点糖,味道更浓。米粯饼质地松软,甜润,香糯适口。关键是无添加,又好消化。

小伢子手中抓着一块圆圆白白的饼子,而塑料袋上的水汽,已冷却成细碎的水珠。“啊呜,啊呜……”不只是“小老虎吃肉肉”时才能这么形容。孩子啃米粯饼时,的的确确也会发出这样的声响。旁边的祖辈,满眼满心都是慈爱。

“要是我只有一块饼,我会分妈妈一半,分你一半。”听到一个男孩对女孩这样说。

——那一刻,所有米粯饼的香,都在镇江街头开成了花。

如是我见。

搜寻老镇江街头的点心,我会将米粯饼和炉子拍进画框,对了,或许还有啃饼子的你。

米粯饼(配图:孙老师)

113.野菱

□ 凌六明

以前家乡的野湖里自然生长着许多野菱,每到秋天,乡下左邻右舍的妇女都会相邀划着木盆一起去采野菱。

妈妈用的木盆是家里的洗澡盆,我小时候都是在木盆里洗澡,木盆是用木板加上铁箍制作而成,也颇为牢固,就像一条小船,能够驾驭这个木盆船也需要一点技巧,听妈妈说,她也翻过木盆船,幸好她会水性,虽然每年秋天去采野菱的次数不多,但总能满载而归,大约可以装满一个蛇皮袋。

野菱回家,首先要倒进水缸里用扒灰捣去野菱根蒂,然后去除浮菱,剩下的洗净然后放进大锅里,加水加釜盖,然后就可以烧火了,等到锅里沸腾,菱香四溢,就可以装盘开吃了。

野菱又名刺菱、蒺藜、水栗,不同于红角家菱,它的果小皮厚,肉质紧实,外壳坚硬比较难以咬开,这时就要用到薄刀劈开,秋天的夜晚,喝着茶水吃着甘香的野菱,用南乡话说就是“太遐逸了”。《新华本草纲要》:“菱茎:甘、涩、平。果仁:甘、凉。”水生植物大都性味寒凉,不宜多食以免腹胀。野菱不宜过食,以免腹胀。《纲目拾遗》曰:“野菱生食补脾健胃,止渴生津,平肝气,通肾水,益血消食。老者煮食,健脾,止泄痢。”

野菱(配图:朗妈)

114.品味风菜

□ TongSheng

准确地说“风菜”是大白菜和“辣芥末”结合在一起,稍加制作,催生出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凉菜,而“辣芥末”是灵魂。

记得小时候,每当隆冬季节,就会看到一个个肘挎竹篮大叔模样的人,将一包包研磨好的辣芥末粉沿街叫卖,低沉的男中音“芥辣末、芥辣末!”他的出现,预示着农历除夕将要到来。长辈们都会买上一两包,用切好的大白菜丝加盐去水后,与用水调好蒸熟的“芥辣末”粉搅和在一起,装进肚大口小的坛子里,荷叶封口扎好,密闭两周左右,静等除夕夜开坛。当除夕宴的美味佳肴过后,再来一两口淋着香油的“风菜”,涮涮嘴,那口感就是一个“爽”!

其实“辣芥末”就是地道的原产我国的芥菜种子晒干后磨成的粉。它还是千百年来中医入药的草药,具有较强的解毒功能。现在市场上的芥末多为舶来品,像日本产的芥末,它是用野山葵的根部研磨成粉,学名绿芥末。它沾上舌尖就上头,一不小心眼泪流,让人既爱又恨。正因为地产的辣芥末性情温和,鲜辣而不过,用它腌制的“风菜”,鲜嫩可口,辣味适中,还有开胃增欲之功能,深得老镇江人的喜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镇江地处南北交汇处,既有北方人的雄健和豪爽,又有南方人的腼腆和矜持,这样的人文属性在“风菜”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美食加上文化,是不是更有味道了。

风菜(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批次作品来自八群及投稿电子邮箱:jjwbdw@sina.com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提供一至二张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现场图片或者资料图片,并注明拍摄者或者图片来源。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黄昕彤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