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周刊·诗话镇江丨北宋名相长眠五州山 科技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古屋萧森数十间,

禅扉幽寂叩常关。

少微处士遗尘远,

灵鹫高僧得地间。

穿石到池泉滴滴,

磨崖生藓字斑斑。

山林真趣谁能辨,

乘兴时来兴尽还。

今日镇江讯(方良龙 王竹华 清华)北宋著名诗人苏颂所作《次韵阳行先游招隐》,抒发了游览镇江南山招隐寺的见闻和心境。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宋哲宗时期宰相,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收录在《苏魏公文集》《魏公谭训》等。他既是一代名相,又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著名博物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发明家和药学家,对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历法等无所不通,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苏颂晚年在镇江完成并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科学活动,完成科学专著《新仪象法要》,最终成为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

苏颂画像

苏颂原籍福建同安,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与王安石同榜进士。先任地方官,后改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得以博览皇家藏书。后升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元祐七年(109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宰相。

镇江是苏颂的第二故乡。苏颂5岁时就随母离开同安到在外做官的父亲苏绅身边。后苏绅病逝,他葬父于京口,居京口守父丧。苏颂在宦海沉浮50余年后,晚年辞官定居京口,建宅于朱方门外化隆坊(今丁家巷附近)。

水运仪象台图

苏颂一生标志性的贡献,在于他制成了水运仪象台——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仪象台以水力运转,高12米,宽7米,集天象观察、演示和报时三种功能于一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报时的机械装置。它在三个方面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使许多中外科技史专家为之叹服。

首先,浑仪能像天文望远镜那样随观察的天体运动,可以说是现代天文台跟踪机械——转仪钟的远祖。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苏颂把时钟机械和观察用浑仪结合起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因此可以说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先行了七个半世纪。”其次,水运仪象台顶部设有九块活动的屋板,观测时可以自由拆开,雨雪时可以关闭,类似现代天文台可以启闭的圆顶。第三,水运仪象台的原动轮是由水力驱动的“枢轮”,枢轮的运动由一组叫“天衡”的杠杆装置控制,这和现代机械钟表的关键机件——锚状擒纵器的作用相似,因此天衡系统是现代钟表的先驱。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了水运仪象台之后说:“我们借此机会声明,我们以前关于‘钟表装置……完全是14世纪早期欧洲的发明’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在许多世纪之前,就已有了装有另一种擒纵器的水力传动机械时钟。”

苏颂和助手韩公廉研制成功水运仪象台后,又研制了一台单独的水力推动的天象仪,即假天仪。这一球形天象仪大如人体,人居其中,在球上凿孔为星,可以更形象地看到星宿的出没运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架有明确记载的假天仪,也是近代天文馆中星空演示的先驱。

苏颂所绘星图

难能可贵的是,苏颂晚年还著作《新仪象法要》一书,把水运仪象台的总体和各个零部件绘图加以说明。那些详细的透视图和示意图,是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根据这些图纸甚至还能准确地复原出当年的水运仪象台。

《新仪象法要》中还绘有14幅星图,绘星数量达到1464颗,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制的1022颗星多了442颗,还早了400多年。尤其是他采用了把天球循赤道一分为二,再分别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画两个圆图的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赤道与北天极周围绘制失真的问题。

苏颂主持编撰《图经本草》

苏颂曾两次受命整理历代医药典籍,组织编写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和《本草图经》两部著作。特别是《本草图经》集历代药物学著作和中国药物普查之大成,全书收载药物814种,药图933幅。每种药物都绘有图样,注明效用、产地、采集时间等,是当时最新最全的药物志和药物图谱,对历代本草的纠谬订讹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著名医学大师李时珍对《本草图经》的科学价值亦予以极高的评价,推崇它“考证详明,颇有发挥”,在他编写的《本草纲目》中多加引用。《本草图经》的成书,是世界药物史上的壮举,领先于欧洲400多年。

1101年6月,苏颂在润州逝世,享年81岁,葬于五州山东北埠。宋徽宗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十分悲痛,停朝两日以寄哀,追封司空、魏国公。

五州山麓净因寺

9月4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位于镇江主城区西南的五州山,看到复建的宋相魏国公苏颂祠紧邻千年古寺净因寺。净因寺距今1700多年历史,原名因胜寺,苏颂官至宰相时,曾向朝廷奏请将润州京口因胜寺作为他家的因胜报亲禅院,并得到批准。1751年乾隆皇帝改为现名并赐净因寺匾额。后屡经兴废,最后焚于太平天国及抗日战争期间的战火。2001年得以重建。

苏颂祠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由苏氏宗祠和苏颂纪念堂为主体组成,庭院中立有苏颂半身铜像,背后用白沙、灰水泥拼出镇江三山等轮廓。

庭院中苏颂半身铜像

镶嵌于西侧苏氏宗祠墙体上的“复建宋相魏国公苏颂祠记”碑文显示:为弘扬苏颂科技创新精神,助力国家科教创新战略,净因寺发起倡议复建苏颂祠,得到镇江市人民政府、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支持。江阴市企业家苏存章先生主动出资,承担建设费用。工程于2019年12月奠基,2020年11月苏颂千年诞辰前完工。

庭院内另一块由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荣誉会长钱永波题写的“苏颂纪念堂记”碑,详尽介绍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近年来弘扬苏颂科技创新精神的所作所为:2019年5月起,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以迎接“苏颂千年诞辰”为契机,用两年时间,再次组织对苏颂科技创新、勤奋为民、公正廉明精神的深入研究,并受镇江市委宣传部之托,组织编写出版了《苏颂精神长青——北宋著名科学家苏颂史料研究》。

镇江五州山苏颂纪念堂

同时,名城研究会尽力支持五州山净因寺常修方丈筹资复建“宋相魏国公苏颂祠”,商定苏颂祠分设苏氏宗祠、苏颂纪念堂。其中苏颂纪念堂所需资金,由镇江市人民政府、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拨付。

苏颂祠建设期间,名城研究会根据《新编苏氏总族谱》和苏颂著作等可靠资料,在苏氏宗祠中增加苏氏源流、主要分支和代表人物画像,选录苏颂箴言;组织“宋相魏国公苏颂祠”和“苏颂纪念堂”楹联匾额,以及庭院中苏颂半身铜像和庭院造景的设计制作,并请镇江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题写“苏颂纪念堂”匾额;组织苏颂纪念堂陈列的布展文本和设计方案,数易其稿,最终修改定稿。

屋顶呈现的苏颂所绘星图

2020年12月31日,镇江市人民政府、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市科技局、名城研究会承办“纪念苏颂千年诞辰,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大会,省市领导为苏颂纪念堂匾额揭牌。《苏颂精神长青——北宋著名科学家苏颂史料研究》专著出版。

在净因寺清华师父的引导下,记者瞻仰了苏颂纪念堂。只见馆藏资料图文并茂介绍了苏颂的生平事迹,所作重大历史贡献,以及苏氏源流、主要分支和代表人物等,展示了苏颂重要发明创造模型,屋顶用灯光造影展现了苏颂所绘星图,让人身临其境、深受震撼。

纪念堂大厅高悬的“科技兴邦”横匾

记者离开时,只见纪念堂大厅高悬的一块蓝底镶金边横匾上,“科技兴邦”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