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丹阳眼镜:从“小城制造”迈向“元宇宙”发展新赛道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通讯员 魏郡玉)在9月6日举行的丹阳眼镜产业高端转型暨元宇宙创新发展大会上,随着南京灵境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相关负责人以《元宇宙视域下的新赛道》《抢抓新机遇眼镜产业寻找转型路径》等主题开展演讲,特别是通过圆桌讨论后,现场的丹阳眼镜产业相关负责人对元宇宙、AR/VR产业发展的思路日渐清晰明朗、信心满满。

元宇宙是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应用,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发展元宇宙产业将极大开辟数字经济的新场景、新应用、新生态,培育经济新动能。事实上,从“单一制造+市场”模式到“制造+市场+健康+时尚+数字+智能”模式,在历经50年的几番转型后,如今,丹阳眼镜正从“小城制造”迈向“元宇宙”发展新赛道。

创新,从“手工”到“智能”

上料、研磨、抛光、加硬、镀膜……放眼望去,万新光学的智能化车间内,11条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车间生产的100多种眼镜产品销往52个国家和地区。

在万新光学生产车间,该公司新研发的“易百分”延缓儿童近视加深镜片正从自动化生产线上批量产出,万新光学董事长汤龙保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极速车房自动化率提升29%,48小时交付率提高到95%,每天可生产2.1万片镜片。”

“现在生产设备与制造技术之先进,创业之初无法想象。”汤龙保回忆,当时的镜片都是玻璃材料,磨片过程类似推磨,通过主轴旋转带动模具,将镜片上多余的部分切削掉,留下符合度数的弧度,他说,“打磨一片需要数小时,由于抛光粉遇水变红,手上、脸上常常被染红”。

人才,从“学徒”到“工匠”

“目前,我正在努力通过树脂镜片低应力镀膜技术,完善开发更复杂的干涉光学薄膜树脂镜片产品,从而满足激光、医疗、检测、焊接等场景的需求。”作为万新光学自主引进培养的镇江“金山英才”、万新光学首席技术官黄昱勇,时下,正与团队努力攻克难关,开创眼镜镀膜新篇章。

除了企业自主引进培养人才,近年来,丹阳出台丹阳眼镜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试点企业“能级工资”改革,让职工在技能提升的同时提高收入。目前丹阳市眼镜行业已有1.8万余名一线产业工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1617名技术人才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其中高级职称128人、中级职称1421人,培树了一批“眼镜工匠”,为推动更多的丹阳眼镜企业向AR/VR领域拓展、向元宇宙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起“眼镜工匠”,汤龙保回忆,丹阳眼镜产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一批学徒从上海、江苏的国营眼镜厂返乡,部分乡镇开始尝试眼镜制造,迈出了集体创业的第一步。汤龙保说,“从‘一批学徒’到‘一批工匠’,这是丹阳眼镜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市场,从“摆摊”到“出海”

“从上世纪80年代聚集在丹阳火车站摆摊卖眼镜、2014年整体搬进丹阳眼镜城到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这些变化,不仅是一个从‘摆摊’到‘出海’的变化,更是丹阳眼镜产业市场的巨大跃升!”提及丹阳眼镜产业的发展,时任丹阳车站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胡小锁表示,时下,总投资80亿元的“丹阳眼镜风尚小镇”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发展“眼镜+时尚”“眼镜+科技”“眼镜+文创”“眼镜+医疗”等多个消费场景,进一步提高丹阳眼镜的附加值,努力让元宇宙成为推动丹阳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健引擎。

除了线下的眼镜产业市场,具有孵化器作用的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内有丹阳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6家眼镜电商、相关配套服务企业入驻,为丹阳的电商企业提供各种培训及帮扶服务。

为企业“出海”握稳舵盘、把准航向。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张琰介绍,今年上半年,丹阳眼镜电商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为了更好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今年8月,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及丹阳电商商会组织了丹阳眼镜相关行业30余位企业家,赴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商业交流,为丹阳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协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东南亚市场,致力通过电商平台,带领丹阳眼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编辑:黄昕彤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