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蓝色引擎”澎湃动能!江苏重点推进五大行动,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9月1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以学促干、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江苏海洋产业发展”专场,介绍解读《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有关情况,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南通、连云港、盐城市有关负责人出席,并回答记者问题。

部署五大行动,将十大海洋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

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地带,陆域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954公里,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沿海滩涂约占全国1/4。

“近年来,江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强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康介绍,2022年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046.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国5.5个百分点。直接临海的有三个设区市,分别是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三市作为江苏“1+3”重点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超过一半。“江苏‘蓝色引擎’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沿海三市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实施十大海洋产业链培育壮大行动、实施海洋经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海洋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行动、实施海洋产业开放合作行动、实施“123”引培工程行动等五大行动,全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夯优势、补短板,此次《行动方案》的最大特点之一。《行动方案》提出十大海洋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

“这十大产业链的选择,是基于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量身定做。”林康分析说,这其中既有海洋优势产业,比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等,通过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自主配套水平,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也有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不够充分的产业,比如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尽快强链补链延链,丰富门类,创新业态,做大产业规模;还有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海洋新兴产业,比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新技术的应用,明确加强应用场景拓展,推动相关产业迅速突破。

林康介绍,《行动方案》明确目标,到2025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到2030年,突破6800亿元,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

为建设海洋强国打造“国之重器”

加速发展海洋产业,科技创新始终是第一动力。《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海洋经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马小平表示,省工信厅将不断壮大海洋制造业规模,特别加快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增长建设,有效支撑和推动全省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作为全国传统海工产业第一大省,江苏加强规划引领,强链补链,力争到2025年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船舶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二是推动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将把海上光伏、风电装备产业作为培育全省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表示,省科技厅大力增强海洋经济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海洋产业科技平台体系,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江苏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支持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建设,开展深海运载技术、深海信息技术、深海作业技术攻关;推动建设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加快研发海洋智能、装备测试、绿色船舶等关键技术。支持深海载人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研制深海载人作业潜水器等重大装备,为建设海洋强国打造“国之重器”。

“含金量”高!设立100亿元投资基金

好政策还要落实好。林康表示,坚持清单化落实,项目化推动,研究提出近3年可实施的11项重点牵引工程清单,包括创新领航工程、海洋筑基工程、保障提质工程;可打造的20个重点科创平台清单,提升江苏在深海科技、大功率燃气轮机、海工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111项重点项目清单,引领海洋产业调结构增动能,力争在短期内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此次政策举措“含金量”较高。在存量方面,多个部门优化调整现有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力度支持海洋产业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以及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在增量方面,省级新增安排预算资金,重点支持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引进、涉海园区打造、海洋交通运输枢纽建设,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江苏省海洋经济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海洋产业发展。

“在政策措施上,将进一步加大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载体给予1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的建设或运行经费支持,对海洋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予以重点奖补支持。”赵建国介绍。

向海图强,打造彰显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

《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彰显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深化南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连云港、盐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连云港打造彰显山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盐城打造彰显国际湿地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南通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

各地纷纷跟进落实。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晓斌表示,将努力在海洋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走在前列,让海洋产业成为南通下一个万亿的关键增量。下一步将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比如在海洋新能源产业方面,南通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了1/3,将用好丰富的海域、滩涂资源,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落地,统筹配置海上光伏资源,加快打造通州湾综合能源基地。

连云港市副市长张家炯表示,连云港将进一步提升港口功能,强化海洋运输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着力打造国际枢纽港,推进深水大港、远洋干线、中欧班列、物流场站的无缝对接,年内建成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40万吨矿石码头,力争明年底投运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系统推进徐圩港区液体散货泊位区进港航道扩建等一系列工程。到2025年,建成20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港口吞吐量达到3.5亿吨,集装箱量达到1000万标箱。

盐城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岸线长度、海域面积在全省第一。盐城市副市长黄希别克·努尔旦表示,盐城将积极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发挥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势,加快发展船舶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此外,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向着两个“2000”的新蓝海目标迈进。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编辑:卞婷婷(见习)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