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湿地城市︱哈尔滨太阳岛湿地:塔头吐新绿,百鸟入画来

初秋时节,沿哈尔滨松北区江堤漫步,沿岸的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一片郁郁葱葱,星罗棋布的塔头宛若绿色宝石,透射出瑰丽与生机。9月1日,“生物多样性之美——‘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网上主题宣传“行走中国湿地城市”报道组走进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悦看生命脉动,领略湿地之美。

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松花江北岸,三面环水,河池相通,水陆相连。在这里,苍茫、浩渺、荒芜,是画的基调,河流、滩涂、草地,都是画中景物,寂静的旷野处处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律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23.4公里,总规划面积104.26平方公里,是省会城市中城区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利用中心副主任王松玲介绍。湿地的广袤伴随着的是植被资源的丰富,据统计,太阳岛湿地有植物65科、264属、46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也在其中。而满眼葱郁之中,一团团翠绿劲挺的塔头,好似漂浮绿岛,格外引人注目。

“塔头俗称‘塔头墩子’,是一种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的草墩。作为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流域典型植物代表,塔头可以称得上是‘土著植物’。”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利用中心保护科科长武洪亮说。塔头的形态与之生生不息的生长规律相关,沼泽地里各种苔草根系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腐烂后再生长,周而复始,盘根错节,并和泥灰碳长年累月地纠缠在一起,最终凝结形成一个共同体。每到春天顶端冒出草芽,形似单层宝塔的景观,这就是塔头。“塔头具有防沙固草、蓄水保土、平衡生态等功效,而且还是多种水禽鸟类的栖息和繁衍之地。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武洪亮说。

上个世纪末,太阳岛中、东、西区拥有塔头面积上万亩。但由于开发建设的破坏和水利工程使松花江水位提高,大面积的塔头湿地已无迹可寻。为保护塔头景观,2008-2010年,武洪亮与中国科学院东北生态地理研究所合作进行了塔头苔草移植的研究,形成了2000多平米第一块人工塔头地,并在进一步观察其生态演替等状况。“一个直径半米的塔头墩子形成需要千年。如果一旦遭到破坏,依附在植物根系上像头皮一样的草灰碳灰,就会在干旱和风力作用下流失,无法重生。对塔头的研究,让我们有更充足的准备,应对塔头退化等情况。”武洪亮说。如今,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约三千多亩的大面积塔头,正以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带给这座湿地更多的可能。

湖面上捕捉红头潜鸭的芳踪,灌木丛中瞥见野鸡的身影……每年春季,太阳岛湿地公园群鸟蹁跹,绘出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湿地公园通过恢复鸟类栖息地、搭建人工鸟巢、联通水系等生态恢复工程,不断缩短鸟与城市的距离,切实守护生物多样性,让城市与鸟和谐共鸣。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万嘉

审核:解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