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1号 | 今天,江苏这座滨海之城与世界共赴“绿色之约”

盐城,一座向海而生的城市。

如果从卫星俯瞰,城区以东,亚洲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呈扇形匍匐伸展,渐渐没入黄海的浪涛中。在千万年漫长岁月里,古长江与古黄河都曾挟泥沙奔涌至此,它们成就了这片史册巨著般的辐射沙洲;在年年岁岁的循环往复里,潮汐和大陆不知疲倦地碰撞,如挥毫泼墨,在史册上留下奇伟篇章。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块滨海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实现中国世界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零的突破”。这座城市与这片沙洲,第一次被世界看见。

如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即将落下。

9月25日至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举行,主题为“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本次会议与各方共商滨海区域的保护和发展,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共谋滨海区域协同治理的愿景和对策。进一步扩大生态领域国际朋友圈,凝聚保护滨海湿地更广泛的全球共识。

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在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以“全球”之名,探寻世界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享滨海绿色低碳发展的务实成果,是此次会议的关键所在。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盐城调研时强调,把握战略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推动安全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蓝色板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潮涌黄海,激荡奔腾。一幅幅生机盎然、万物生长的新画卷,正在这座滨海之城徐徐铺开。

万鸟翔集,听城市与候鸟的动人和鸣

盐城,有这片蓝色星球上最美的迁徙。

凌晨4点,东台沿海公路还隐在秋日的深浅夜色里。车窗外的明霞如丝般晕开时,生态摄影师李东明也到达拍摄地,开始漫长的等待。当勺嘴鹬闯入镜头,他立刻按下快门。

镜头那端,圆滚滚的身子小幅度晃动着,长喙末端扁阔似勺,有一下没一下地铲进软泥,吃饱喝足又甩着尾巴向浅水踱去。为了这种全世界只有约600只的小鸟,李东明一追就是13年。

勺嘴鹬的故乡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岛,那里的苔原湿地常年冰雪覆盖,每年秋冬季节,它们就要启程南迁。但不足40克的身体,难以支撑跨越八千公里的飞行,拥有683万亩广袤滩涂的黄海湿地,便是勺嘴鹬重要的中转停歇地,它们在这里补充能量、更换羽毛,继续向南迁徙。

全球九大迁飞通道中,最繁忙一条“东亚-澳大利西亚”的重要驿站就在盐城黄海湿地。包括勺嘴鹬在内,每年数百万只候鸟将这里作为繁殖地、越冬地和“加油站”。时至深秋,它们结伴飞越山川和荒漠,躲过暴风雨和天敌,在这片水草丰茂的“第二故乡”收起翅膀。

图源:盐城发布

据最新一次鸟调数据显示,1560只濒危物种小青脚鹬在盐城条子泥现身,这是目前为止全球记录到小青脚鹬的最高种群数量;作为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有近400至600只丹顶鹤在这里越冬,丹顶鹤人工种群繁育也连续数年取得突破,种群数量已达247只;彩鹮、蓑羽鹤、丑鸭等物种频繁落地沿海地区,盐城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能够同一时期在野外观察到7种鹤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盐城已记录鸟类436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三分之一。

候鸟的选择,折射出一座城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围绕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目标,盐城颁布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理顺湿地保护机制、明确保护措施及利用方式;

——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

——从一线海堤内的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投入百万元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成功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高地”,被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

——成立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设立黄海湿地研究院,打造集应用型研究、科学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于一体的智库平台;

……

从条子泥720高潮位停歇地,到黑嘴鸥与麋鹿的鸟兽共生“新样本”,再到射阳盐场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生命的蓬勃张力萦绕在每一项以“生态”为名的绿色实践里。如今,盐城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一连串数字背后,演绎着城市与自然最和谐的律动。

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片苍穹,翻越山海而来的候鸟乘着海风盘旋吟唱,霞光为它们的翅羽镶上金边,那是生命最自由的模样,和这片滩涂一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御风追光,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

盐城,有一支青绿色的巨笔,挥笔画下生机蓬勃的江山胜景。

图源:盐城发布

这张绿色画布上,叶片转动、巨轮泊岸、储罐林立,海风猎猎鼓涌出澎湃绿能,风光资源逐步变为绿色能源。“含绿量”“含金量”齐头并进,“绿色”“低碳”成为盐城的新代名词。

在滨海港码头,LNG船舶从海上来,翘首以待的“智慧”卸料臂通过管道将液化天然气从码头送至全国各地;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零碳数字大脑”在屏幕上实时监测、实时传输、实时分析碳数据,科学精准减少碳排放;在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润阳光伏,智能制造车间自动导引运输车穿梭不歇,这家盐城本土企业在如今出货排名已挺进全球前三……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等美誉被盐城尽收囊中。

图源:盐城发布

这座“风光名城”冉冉升起时,绿色产业发展后盾坚实。全国首单“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全省首笔“新能源产业基金”、盐城地区首个“绿色支行”……“黄海湿地生态银行”建设日益成熟,绿色金融点亮低碳发展“新引擎”。在此背景下,新兴产业集群也开始了加速崛起。盐城围绕自身资源禀赋,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绿色能源、海洋经济等“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了链条完备、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源:盐城发布

黄海湿地,海风和潮水交相呼应,描绘“滩涂丹青”;海风摇晃苇荡,万鸟翔集呼唤结伴的麋鹿。生态修复后的好风光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好底子。

黄海森林国家公园里,林间晨跑,夜宿木屋,孩子们在水杉林之间畅玩,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2022年园区旅游综合收入超1.5亿元,绿色文旅收益颇丰;大丰麋鹿保护区内,与鹿王近距离互动,博物馆里了解盐城与麋鹿的深厚情缘,周边社区旅游业因鹿而兴……“生态+”旅游、康养等业态蓬勃兴起,丹顶鹤、麋鹿、勺嘴鹬湿地“吉祥三宝”化身文旅宣传大使,“全景世遗、全链布局、全域康养”的生态全产业落子成片。

黄海之滨,生态绿、产业金与国际蓝激荡斑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打开了盐城点绿成金的壮阔蓝图。

以“绿”会友,牵起全球生态“朋友圈”

盐城,有深度参与国际生态治理的责任与决心。

候鸟蹁跹,连起地球的大陆板块,洋流循环,为所到之处带去生命的足迹,“蓝色星球”休戚与共,地球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然而,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脆弱,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滨海地区位于陆海相连处,广袤大地与无垠大海交织,生态系统稳定性颇为关键,滨海生态保护更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课题。

盐城作为手握“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滨海之城,主动搭建各类交流平台,积极活跃着全球生态“朋友圈”。

赴法国、荷兰等地交流考察,与剑桥大学、韩国庆北大学、红树林基金会等国外组织签署科研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筹建瓦登海—黄海世界遗产联络合作机制……取全球各地之所长,盐城开展国际科研交流,拓展生态外交空间,在全球生态治理话语体系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每年盐城国际观鸟节和观鸟装备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用镜头留住珍稀鸟类的身影。在兴奋的交流分享中,“爱鸟、观鸟、护鸟”成为共识。正在积极筹办的世界湿地生态旅游大会,也将以景交友,向世界讲述一个美丽的盐城绿色故事。

2017年起,每年一次的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已成为国际组织定期的交流会。健全中朝韩三国黄海生态区合作机制,建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在一次次的会议讨论中,滨海湿地与候鸟迁飞保护如何落地越发明晰。

在这一基础之上,2022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举办。来自全球20多个城市的市长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共同商议发布《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关于成立全球滨海湿地城市联盟的倡议》。惠益共享、资源互补,从盐城向全球发出的呼唤掷地有声。

图源:新华社

9月5日,“发现盐城”海媒账号在海外多个社交媒体发起“湿地的力量”(#PowerofWetlands)全球传递活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预告片发布后,韩国《环境日报》、新西兰《华页报》等账号纷纷转发,在海内外形成刷屏之势,滨海生态保护的接力已在网络上留下脚印。

今天,2023全球滨海论坛从盐城再出发,滨海湿地、迁飞候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议题将再次成为国际上的高频词。盐城作为“东道主”,将进一步扩大国际朋友圈,凝聚保护滨海湿地更广泛的全球共识。

暮秋盐城,万鸟翔集,蔚为壮观。伴鸟同来,国际多方共聚盐城,千啼万鸣,全球滨海论坛将发出绿色强音。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徐春晖 张承辰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