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品读中秋意蕴,厚植家国情怀

三秋过半,丹桂飘香,我们又一次收到明月邀约,迎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宋朝盛行,至明清时,已成为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从秦砖汉瓦到唐风宋韵,一轮明月盛满了一个个中国故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秋不再只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更像是一条精神纽带将具有共同文化根脉的人们牢牢凝聚在一起。

民族精神,文化为魂,过好今天的中秋节,就要在文化涵养上多下功夫。江苏开展拜月仪式、无人机灯光秀、诗词大会、星空大会等系列活动,在深入阐释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同时,通过数字科技赋能传统节日多元表达;上海开展“仲秋月神游”活动,盛装的妙龄女子结伴而出,思月滢滢,望月而拜,集体祈愿幸福美满,年轻的国风舞者蹁跹腾跃,欢歌飞扬,再现古时江南仲秋时节的风俗雅意……一个个活动,人们能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赓续,亦能捕捉到时代元素的植入,大家在看表演、尝月饼中更好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时代大潮滚滚,传统文化的光芒始终如皎月照人。中秋蕴含着中国人对阖家团圆的希冀守望。可今天的团聚,何尝不是得益于祖国的日新又新:高铁一日千里,缩短了家的距离;互联网高效便捷,亲情的纽带编织绵密;故乡的绿水青山,唤回更多游子……我们过中秋佳节,是在变迁的时代感受团圆的温暖和力量,在变化的时间里感悟不变的文化基因,是精神寻根、是文化传承,这也是节日的价值所在。

在新时代的一撇一捺里,“团圆”有了更具体更现实的表达。戍守边疆的军人,他们守护脚下的热土,才有山河无恙;坚守岗位的公安民警,他们为了万家平安而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无数人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转化为对国家、对同胞的热爱与信赖。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秋节背后的民族文化情感依然质朴而深沉。

今年中秋之后便是烈士纪念日,紧接着就是国庆节,这也成了某种隐喻:中秋指向了“家”,烈士纪念日则涵含着“情”,国庆又特殊着一“国”字,三者接续,让“家国情怀”在节点性召唤中更显沉厚。今天,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正因如此,就更加需要我们把家国情怀熔铸于自信的坚守、刻写在平凡的岗位、融入不懈的奋斗。

明月如镜,照见过去,也将照亮未来。一轮“皓月”,是炎黄子孙永远相通的心灵图腾;一轮“皓月”,亦能照亮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建设强大国家的前路。让我们在这旖旎的月光下,赓续传统、大步前行,愿每个家庭都能团圆安康,在国家前进的步伐中收获幸福。(李群)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