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省科技奖获奖单位系列报道⑦ | 阳明船舶:数字化之手,让万根管道严丝合缝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许开飞 许定星)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是移动的海上工业城市,其可靠运行由众多的设备及管路系统(简称管系)保障。而在船舱狭窄的空间中,螺蛳壳里做道场,实现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合拢,堪称非常精细的技术活。凭借船舶管系数字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这一独门绝技,江苏阳明船舶装备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阳明船舶)在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同时,牢牢巩固扩大了自身在船舶管道合拢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

走进阳明船舶,整面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专利证书。如果从2011年公司刚成立时算起,这家位于镇江新区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委实惊人。“这些年我们在研发上狠下功夫,已拥有专利共13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专利7项。”指着墙壁,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晓龙如数家珍。

船舶管系品种复杂、规格各异、数量众多、安装空间狭小,每艘船有上万根管子组成,长达几十公里,其中10%是现场制作的合拢管。国内船舶企业没有专用的合拢管设计软件和数字化测量方法,采用卷尺、样棒等简单工具手工操作又存在测量精度差、效率低、返工率高等问题。船舶企业合拢管均在船舱现场测量制作,国内没有专用的合拢管制作装备,导致合拢管制作的精度差、合格率低,经常需要返工。并且,测量和制作过程还存在物资搬运、等待起重协助的安全隐患,现场施工也容易破坏涂装。

聚焦行业难点痛点,在阳明船舶矢志攻坚下,船舶管系存在的关键瓶颈和卡脖子问题已得到有效破解。日前公布的江苏省科技奖榜单上,阳明船舶正是凭借“船舶管系数字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成功获奖。

船舱内空间异常局促,如何精准定位合拢管两端连接点的空间位置?在阳明船舶厂房,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忙碌的产线,只有几名技术人员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在白板上推演计算。在模拟测量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熟练地支起三脚架,打开形似双筒望远镜的双目视觉测量仪,拿出与其配套的测量标靶,将标靶顶端对准需合拢管道的法兰盘螺栓孔,逐一测量每个螺栓孔的空间坐标。随着采集的数据被导入专业软件,不一会儿,合拢管的3D图纸便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企业不仅自主研发了合拢管专用设计软件,还建立起“模拟安装-精度校核-数据修正”综合测试体系,成功打造出合拢管测量设计一体化集成软件平台。

如今,阳明船舶研制的合拢管全流程数字化建造技术与装备,解决了合拢管精准再现和高效制造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外场制作内场化、后道工序前道化、手工制作数字化。“我们这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和传统建造工艺相比,建造效率提高20倍以上,合格率提高到100%。与国外同类产品对比,合拢管制作精度由2毫米提高到1毫米以内,建造效率则提高3倍。”黄晓龙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为攻坚合拢管制作难题,阳明船舶在成立的12个年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个,一直不断创新迭代、精进技术。目前,研发成果已在豪华邮轮、LNG船、集装箱船、散货船等各类船舶的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真正实现了船舶管系数字化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及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和进口替代。

从初创时的小微企业迅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黄晓龙坦言离不开职能部门的支持。“此次获奖,科技部门功不可没,不仅开展政策宣讲、申报培训,而且上门服务,逐项推进,尤其是印制了手把手教你申报等辅导材料,让我们一下子抓住了核心和关键,少走了很多弯路。”

今年以来,阳明船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仅上半年的产值已接近去年全年,预计今年营收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展望未来,黄晓龙表示,“企业将再接再厉,围绕产品链和上下游,加大产品的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力度,让智能化生产覆盖检测、下料、切割、打磨、测量、设计、焊接、制作等各道工序,以更强的技术创新力助推造船业向高端迈进,创造更多新业绩。”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