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一!“高铁静音车厢”,网友直呼爱了

让网友期盼已久的高铁“静音车厢”终于来了。中国铁路官微发布消息称:日前,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了静音车厢。静音车厢的车票,目前仅限于12306APP购买。消息很快冲上热搜第一。

如何购买静音车厢票?

10月13日,澎湃新闻记者打开铁路12306 APP,搜索第二天上海前往北京的列车,可查询到当日有6班设置静音车厢的列车,相应车次有“静”字作为提示,购买带有“静”字的二等座车票,旅客可以勾选下方选项“请优先为我分配静音车厢席位”。

铁路12306APP上,设置了静音车厢的车次,会有“静”字作为提示

选择静音车厢时,页面跳出的对话框

提交订单前页面会跳出提示框:铁路部门在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试点设置了“静音车厢”。“静音车厢”内旅客应保持安静,使用各类电子设备须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如需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须离开“静音车厢”;携儿童出行的旅客须照看好您的孩子,避免喧哗。(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铁路部门介绍,点击【确认】后并提交订单,系统会在有余票的情况下,自动分配静音车厢车票,旅客应配合遵守“静音”约定。

在静音车厢的端门、墙壁等位置,贴有明显的“静音”标识,提醒所有人进入车厢后应时刻保持安静。为给旅客营造“静”的氛围,静音车厢内的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至40%,乘务员会掌握每名旅客的到站信息,为每位旅客提供,“一对一”到站提醒服务。

乘务员会在静音车厢内提醒旅客保持安静,餐服员进入静音车厢会停止对商品的介绍,如果旅客需要餐饮服务,可“扫一扫”座椅扶手上“铁路畅行码”,按照页面显示进行下单,工作人员会及时送货到座。列车上还为旅客准备了眼罩、耳机、止鼾器等“静音”商品。

网友怎么看?

对于高铁上设置静音车厢,多数网友表示,这是非常合理、人性化的举措,把选择权交给了乘客。关于带小孩会吵闹的情景一直讨论不休,现在,需要休息的乘客可选择静音车厢,带娃的乘客可选择普通车厢。

有网友表示,在去年去郑州时坐过一次静音车厢,“那体验太好了,整个车厢人也不多,大家都超级自觉,一点声音都没有。”还有网友发布体验称,“肯定做不到完全静音,还是会有交谈和通话声出现,但整体而言是一趟令人愉悦的旅途”。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静音车厢乘坐体验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乘坐的静音车厢并没有达到静音效果,“打电话的打电话,外放的外放,乘务员也来回走来走去说话”。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静音车厢乘坐体验

因此,也有网友认为,静音车厢只能“静”到遵守规则的人,静音车厢到底有没有效果,还得依靠大家自觉,依靠大家努力来实现。还有有网友直言,除非这车厢设置分贝检测报警,不然全凭自觉是没戏。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关于经营车厢的评论和建议


澎湃评论︱“静音车厢”绝非一劳永逸,考验仍在

其实,早在2020年底,就有“静音车厢”在京沪高铁等线路试运行。当时的“静音车厢”希望旅客自觉保持安静,但并非无声车厢,个别的小声交谈,在不影响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是允许的。但根据最新的提示,乘客在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时需要离开“静音车厢”。

也就是说,如今“静音车厢”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安静。这是好事,因为所谓“小声交谈”“不影响其他旅客”都是比较难以界定的情况,反而容易产生争议。可见,这几年来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听取各方意见,提高“静音车厢”的可行性,值得点赞。

但是,“静音车厢”毕竟只是一种倡导,要做到让乘客完全静音,从常识上讲更是不可能的,恐怕在实际乘车的过程中,还是需要靠个人自觉。因此,大家对“静音效果”也不能抱过高的期待。而且对铁路部门来说,不是推出“静音车厢”就一劳永逸了,如何解决旅客之间的矛盾冲突,仍将考验铁路部门的管理智慧。

也有人产生了另一种担心:如果我没能买到“静音车厢”呢?毕竟,车厢的数量是有限的,恐怕我们也免不了身处普通车厢的情况。会不会,因为有了“静音车厢”,其他地方的某些乘客,反而把吵闹和喧哗视作理所当然了呢?

比如,此番出台的规定要求,“静音车厢”内的乘客在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应该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携儿童出行的旅客照看好孩子,避免喧哗。其实不管在任何车厢,或者说只要是在公共场所,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礼仪要求。

但事实上,前不久笔者乘坐高铁时,旁边的一位乘客从头到尾就一直在外放短视频,动感的音乐加上聒噪的配音,整整7个小时的旅程,真是痛苦不堪。小心翼翼地试着提醒几次无果后,我也“怂”了,因为本身就很疲惫,实在不想再起争执了。

推出“静音车厢”服务的大背景,还是为了与时俱进——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里最基本的礼仪。这也提醒我们,保持安静也好,遵守秩序也罢,都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哪怕是在没有特别规定的地方,我们也应该把它们转化为内在的道德。

近年来,在车厢内发生的冲突很多,起因往往是一些小事情,结果小火花成了导火索,事情就变得不可收拾了。比如,前排乘客可以把座椅倾斜到多大的程度?有朋友开玩笑说,不如出台具体的细则,规定座椅可以倾斜几度,可以后退几厘米。玩笑归玩笑,道理还是很实在的——树立细致、有效的规范很重要,大家都愿意主动、积极地去遵守更重要。

这也正是“静音车厢”更大的意义所在。通过静音车厢的运行和营业,让公众亲眼看到、亲身感受榜样的示范作用,更深刻地理解公共场所里应该有的礼仪和规范,人与人相处的理想状态可以是什么样的。尽管“静音车厢”可能还做不到彻底静音,其效果也还有待检验,但至少,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和有力的提醒。

反过来说,如果大家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那么即使没有“静音车厢”,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