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鹤林寺,各景点在“精雕细琢”之中 代表镇江历史的建筑更需精细打磨

透过牌坊看鹤林寺大殿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今日镇江讯  从去年开始,在我市历史上几经兴废的鹤林寺景区一直在修缮之中,使之成为我市一张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记者今天到鹤林寺探访,发现在景区内的建筑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寺内各处景点的“精雕细琢”却在悄悄地进行之中,相比之前的大框架,鹤林寺明显精致了不少。

“茂叔莲池”是鹤林寺关键词

鹤林寺位于磨笄山西侧,始创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宋武帝刘裕即位后改今名,唐开元天宝间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后因唐末薛朗、刘浩作乱,寺尽毁,宋绍兴中重建,明永乐间尽废,清康熙五十八年焚废,乾隆十二年重建。今存大雄宝殿为同治年间复建,作为南郊佳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佳作,如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名句,198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前,由于鹤林寺大殿长期以来作为工厂职工宿舍使用,主建筑的内部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年久失修,鹤林寺大殿部分屋顶甚至垮塌,已成为危房,维修保护迫在眉睫,修缮工程从前年11月动工,至去年6月,鹤林寺大殿以及杜鹃楼修缮工程通过我市文保专家的验收;今年上半年,鹤林寺大殿前广场上又竖起了一座牌坊,附近还修砌了一个四方池塘。

大殿左侧寺院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据了解,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施工方一直在进行场地平整、绿化景观、环境整治等施工工作,这其中也包括寺内各建筑配置的牌匾和对联。记者从鹤林寺大殿左侧寺院依次看去,左侧寺院对联为隶书“不染不妖花中君子,明心明理学界圣人”,由市文广新局局长周文娟书写,中间的横匾为篆书“茂叔莲池”,由我市书法家贾玉书题写。熟悉鹤林寺历史掌故的市民都知道这些是均有所指的,“茂叔莲池”位于鹤林寺左侧,据说是宋朝周敦颐(字茂叔)所凿。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平日与鹤林寺和尚寿涯友善,曾借住寺中读书,生平最爱莲花,著有《爱莲说》。他在寺中凿了一口方池,栽种莲花,称爱莲池,即茂叔莲池。无独有偶,而鹤林寺大殿右侧寺院行楷对联为“行歌竹院宜题壁,坐咏莲池好读书”,由我市书法家蒋光年书写,说的也是同一主题。但让记者感到困惑的是,不知现在的“茂叔莲池”的具体指向,因为在大殿广场的右侧新建了一个四方池塘,而在鹤林寺的后身还有一座废弃亟待整修的池塘,而且那里原先就是种了一池莲花。

大殿前的明清路面遗址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鹤林寺大殿前保留明清路面遗址

当然,中间的鹤林寺大殿无疑是压阵的,其正门楷书对联由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书写,内容为“鹤舞空山胸罗贝叶三千卷,龙潜古刹心有灵犀一点通”,大殿的横匾“鹤林禅境”由我市书法家曹秉峰书写。

大殿右侧寺院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同时,记者发现在大殿右侧一角上,“鹤林寺大殿属市文保单位”的新文保碑已经赫然在立,而在之前的几次寻访中记者并没有看到过,所以这次在新碑正面特别注明“1982年5月公布,2018年4月重立”。而在碑身的反面,除了对鹤林寺历史兴废的简略介绍之外,最后还加了一句:“2017年,镇江市文物局、镇江市交通产业集团组织实施维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展示了历史风貌。”显得十分特别。

大殿和杜鹃楼之间移植的老银杏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记者注意到,在鹤林寺大殿前有一个小水塘,大约有十多平方米,这应是最近雨水积存在此次洼塘所致,在水塘一角上插了块蓝色牌子,上写“鹤林禅寺考古挖掘明清大殿前路面遗址”,这是我市考古人员之前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的地方,当时出土了一些明清时期的路面遗迹。记者粗略估计了一下,遗址发掘出的明清路面大约离地面20厘米,因为现在还没有铺地面砖,只是用水泥砂浆做了一个地平,所以如果再加上地面砖厚度的话,最终离地大约在30厘米左右,施工方有可能在最上面覆盖一层厚玻璃,这样游客可以直观地看到这里累积的明清路面遗迹。

再往右走,记者看到了于文清题写“苏公竹院”牌匾的小院。难道,这里跟苏东坡有关?果不其然,据记载,苏轼曾11次来镇江,其《鹤林寺》诗云,“郊原雨初霁,春物有馀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传说苏公在鹤林寺右边大院栽种了一片竹林,故称苏公竹院,这次修缮也进行了恢复。


杜鹃楼全景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对于未来的施工进度,记者联系了市文广新局文物处人士。据介绍,鹤林寺后续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之前他们已经对鹤林寺里的两幢最主要建筑进行了验收,现在的工作基本都属于景点的修整和打造,他们认为:“鹤林寺作为一个能代表镇江历史的建筑,更需要精细打磨”,也因此希望市民朋友们能耐心地再等等。同时,对于文物部门来说,除了大殿前的一块考古遗址,在大殿西边还有一块考古遗址,他们会将其融合在西边景点的打造之中,也在设想通过合理的方式展示给市民,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野生移植老杜鹃精心培育中

再往后身走,就来到了杜鹃楼,记者发现,在鹤林寺大殿与杜鹃楼之间,施工方特地在此移植了一株很大的银杏树,其高度已经超过了杜鹃楼的高度,单从树干的粗细上来看,至少也要有几十年的光景,而这成为了鹤林寺内两幢最重要建筑之间的一个天然过渡。

杜鹃楼位于鹤林寺大殿后侧,原楼为二层,硬山式,面阔五间,为僧人福登于光绪年间复建,杜鹃楼因杜鹃花而建并得名,杜鹃楼为原鹤林小学占用,1987年成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维修一新的杜鹃楼正门与鹤林寺大殿的正门正好反向,横匾“杜鹃楼”由我市书法家唐云所写,隶书对联由我市书法家蒋光年撰、于文清书写,“鸟鸣林外数声磬,花语楼前万木春”,较好地烘托出了杜鹃楼的意境。

杜鹃楼因何闻名?杜鹃楼因杜鹃花而建并得名。楼东侧盛开杜鹃花,建楼后可在此赏花吟诗。此处杜鹃有“千年杜鹃”之称,在唐代最为驰名。在《鹤林寺志》中有这方面的记录,志中云:“鹤林寺杜鹃花高丈余,春月开花,倾城游赏。”相传唐贞观年间,有异域僧人自天台来此,手托钵盂,内种杜鹃一株,移植于鹤林寺花坛。昔日每当谷雨前后,杜鹃怒放,为镇江春游之盛事。鹤林寺杜鹃花后遭战火,宋元时虽经移植,但不复旧日之大观。杜鹃楼是花坛前一楼,为观花之处,清乾隆年间重修,之后楼为光绪二十二年复建。

杜鹃楼门脸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楼已经大功告成,那么花呢?可喜的是,记者在楼前的花坛上真的找到了几株老杜鹃花,只见这些移植来的杜鹃花根茎极为粗壮,绝不似我们平常所见的细茎,主干的直径均在6、7厘米左右,基本上相当于小树苗粗细,而且一排边五六株相互连起来,属于造型十分抢眼的野生老株,估计可能有近百年历史。施工方为了照顾这些特别的对象,专门在四边用脚手架搭起支撑,还在上方铺设了深色的防护网;而对另一株长势不算太好的老株杜鹃花,施工方还对对其进行了“营养输液”疗法。


杜鹃楼前花坛移植的杜鹃老株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但是不管如何,鹤林寺各处景观的精细打磨,都使市民离观赏“烟雨鹤林”又近了一步。作为古城镇江的二十四景之一,“烟雨鹤林”项目是以磨笄山和黄鹤山全面整治提升为目标,通过对鹤林寺、杜鹃楼、寄奴泉等十处景点的修缮恢复,以及磨笄山北侧地块的新建筑与山体周边老旧建筑的改造,打造全新的“烟雨鹤林”历史文化旅游街区。今后,这里有望成为镇江旅游的新亮点。(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缪小兵

(作者:竺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