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500多品种现只剩300多

今日镇江讯 今年5月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开展了中药野外资源以及栽培资源和民间中医资源的普查。目前,中药野外资源普查已基本结束。记者在与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前往丹徒区的十里长山开展野外资源普查时发现,现在中药材资源越来越匮乏了,匮乏的重要原因就是中药资源被破坏。

市食药监检验中心中药室主任陈晓风对记者说,这次野外资源普查是配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个项目,前往丹徒区宝堰、黄墟、辛丰、巢凰山等地方开展的。陈晓风说,以前做过的样方点,比如当时对那个点样方的数量、品种进行清点时,现在再对那个点的乔木、灌木的普查进行比较时,已经“沧海桑田”了,比如已被开发造房子了,改变用途了,中药材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了,或者植被已被破坏,已经很单一了,或者是因为没有人去除草,强势的植被疯长,其他弱势品种就不断弱化,还有外来物种入侵。当时,在十里长山上,记者就看到了山上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不仅有一枝黄花的入侵,还有盖房子、修路的影响。

另外,以前的人是剐草烧饭烧菜的,现在的人们,都用上了天然气,也不需要剐草烧锅了,但同时,中药材也被覆盖在杂草下,没有了阳光雨露的滋润,这也是自然的淘汰。一同前往的老专家季龙宝补充说道。         

陈晓风回忆道:“在米芾公园后山,当时5月份的时候,一路上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不少颗茅苍术,这是镇江传统的道地药材,你看,现在已经一颗也看不到了。”老专家季龙宝说:“这可能也与野外异常干燥的气候有关,最近雨水比较少,干枯掉了。生存条件不太好。但同时,它又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明年肯定会再次爆出来的。” 

在此次丹徒区十里长山的中药普查中,一路上,手拿锄头的季龙宝边走边看,还时不时地用随身携带的锄头掀起一些植物的盖头,或者用锄头刨刨陷在泥土中的植物。凭借着自身的深厚经验,他看到了山里中药材算盘子,这是一种开着深浅不同红色的花的中药材,形态不一,形似算盘,一个一个排列得比较好,花瓣排列得又像大蒜瓣。他边用锄头锄边对记者说:“算盘子是果实入药,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主治痢疾、黄疸、咽喉肿痛、牙痛、产后腹痛等。”  

陈晓风一路上背着一个包,同时还拎着一个包,包里放着轨迹仪,是用来定位用的。陈晓风说,按照GPS定位,就可以知道之前所在的坐标位置,再来的时候就方便找到了。随后,一丛黄土上长成的几株植物跳入了大家的眼帘。“这是黄荆”,陈晓风用手指着告诉记者。她说,这也是秋季的中药材,成熟期在8-11月,所以现在正好能看到果实,也正是在采收季节,黄荆的果实叫黄荆子。

随后,专业技术人员相继共发现了20多种中药材,比如桔梗、三叶鬼针草、大叶紫珠、秋葵、海金沙、臭鸦椿、苎麻、泽兰……记者询问道,为什么当时报道药农车扣宝师傅上山采药时,采的品种和现在采的品种不同?季龙宝告诉记者:“当时报道车师傅上山采药时是在4月,而现在是在10月,季节不同,药材自然不同。

以前,花枝桥、诈输村、丁卯桥、广东山庄等地有很多药农,那时,供销社系统都有收购站,负责收药材,药农很上规矩,一般不会直接采小品种,会直接按照尺寸来,什么时候采什么东西,什么时候种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收什么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初期,中药材掌控得还是挺好的。改革开放以后,中药材被正式推向市场,正所谓“黄金有价药无价”。 中药材人工栽培也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怪圈。季龙宝说,桔梗一般要种到两至三年,但有时不到两三年就成熟了,这就是一种人工栽培技术。就像人参、三七一样,用的多的就是上化肥、上农药。虽然不是所有的都这样,但大多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今,都讲究效益,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中药材示范化基地,但是具体落实上还存在不少缺陷。

总体来说,如今,中药材质量下降了,品种减少了,产量也降低了。走在山路上,蔷薇科植物长势非常旺,人走路都不太好走,更不用说采药了。今年70岁的季龙宝一声叹息,作为曾经的制药人,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他还对记者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仅从丹徒区来说,当时差不多有500多个品种,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剩下的中药材只有300多种了,常见的也只有150多种,另外的就更少见了。(全媒体记者 孙霞)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