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聆听风云人物故事 | 王禄宝:第一代扬中供销员

潘正东

人物小档案:

王禄宝,江苏环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高级经济师,省人大代表。现任江苏省光伏企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苏商协会副会长,扬中市华商会会长。1988年创建江苏环太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42亿元。先后获得中国新能源行业领军人物、江苏省劳动模范、镇江市人民奖章等荣誉。

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首先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当中国人民拆除封闭僵化的樊篱,打破万马齐喑的沉闷,新时代的中国便爆发出无限的勇气、智慧和创造力。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在这场大变革浪潮中,成千上万“弄潮儿”勇向涛头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不断跨越时代高度,书写人生传奇。

江苏环太集团董事长王禄宝,扬中绿岛上第一个领取私营执照者,他就是这些“弄潮儿”中的一个。


一把“小号篾刀”的记忆


1958年,王禄宝出生在扬中市油坊镇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是父母七个孩子中的第五个。作为一个男丁,他的降生虽给父母带来些许欢乐,但无疑也给父母增加了生活压力。那时,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不断,农村人常常是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

王禄宝长到9岁时,家中的顶梁柱终于在生活的重轭下累病了,这让本就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生存,9岁的王禄宝不得不一边上学一边跟村里的一个篾匠学做竹篮。在母亲心里,“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但九岁的孩子毕竟身材瘦小,拿不动篾刀,于是母亲便特意到铁匠铺,为他打造了一把小号的篾刀。

篾刀虽小,却没少让他稚嫩的手流血。每次磕破手,他都是找块棉布一包,而后继续披篾条。就在这磕磕碰碰中,他很快就学会了编竹篮;当竹篮编到一定数量,他又赶集去卖竹篮。为了卖个好价钱,他都是乘船到江对岸的姚桥去卖。

苏格拉底说:“患难及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是的,家境的贫寒、生活的沉重,没有击垮王禄宝,反而培养了他坚韧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商业天赋。

15岁那年,王禄宝初中毕业了,他不愿再编竹篮,于是拜村里的裁缝师傅学手艺,从缲边、锁纽扣眼等基本功学起。为了尽快提高手艺,他托姑母在上海买了一本裁剪书,常常揣摩到深夜。由于他用心好学,手艺日渐精进。1979年进入兴隆镇红专村服装厂后,他凭着厚实的基本功,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能人,不久又考到县服装厂当技术员。在县服装厂,他负责从设计、排版到出样的整个工艺流程,并设计出了1980年代广为流行的滑雪衫。后他升职为厂技术科科长。

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新生的市场经济和私营经济已初露头角,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王禄宝敏感地听到了时代的强音,认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于是毅然辞职回家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扬中县长旺绿宝服装厂。令他自豪的是,他是扬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之前还没有谁领取过私营执照。

为了打开服装销售市场,20岁出头的王禄宝便单枪匹马闯西北,也正是这次闯荡,让他成了扬中第一代供销员的代表。但令他未料到的是,跑供销这条路非常难走,用后来归纳出的话说,需要他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和吃尽千辛万苦。

由于款式新颖,质量上乘,王禄宝的服装很快在甘肃、新疆,甚至上海打开了市场。1982年,24岁的王禄宝成为扬中县首个万元户,并进入“镇江勤劳致富带头人”行列,受到市政府的隆重表彰。

忆及这段往事,王禄宝感慨道:“面对困难,很多人承受不了就放弃了,但我却咬牙坚持了下来,靠的正是这‘四千四万’的精神!这‘四千四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中供销员经济的精髓,扬中乡镇工业能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正是靠的这‘四千四万’。”


跻身江苏复合肥“四小龙”


农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化肥工业还不发达的年代,肥料主要是绿肥、厩肥、沤肥、人尿粪等。随着农村的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向了二三产业。农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理农家肥,化肥的需求量日渐加大。农民出身的王禄宝从这一变化中嗅到了商机,于是利用办服装厂积累的5万元,创办了扬中长旺复合肥厂。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因为那时,中国的改革已全面开启,许多地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化肥领域也是厂家众多,质量不一,所以刚开始,王禄宝的复合肥在市场上很难打开销路,即便是本地的供销社都不买他的账。

“常言道:活人岂能被尿憋死?既然中原、华东市场复合肥厂家竞争激烈,那么我就另辟蹊径,开拓东北市场。”停了会,王禄宝接着说,“商场好比战场,只有全力拼搏的人,才能成为赢家。经过两年多的走南闯北,广泛推介,我们的质量和信誉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复合肥厂从此走上了正轨,从原料供货到产品销售,都有了稳定的客户。”

1994年,复合肥厂幸运地得到了一次“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机会:中国化肥界巨头南化集团公司愿与他们开展合作,允许贴牌加工“红三角”品牌复合肥,这无疑对复合肥厂利用对方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拓展市场销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王禄宝又将原有产品商标更换并正式注册了“环太”品牌,不久,“万物生长靠太阳,五谷丰登有环太”的广告语迅速在全国走红。品牌化建设,让环太复合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8年销售额超过了一个亿,环太集团从此成为江苏复合肥“四小龙”之一,上海、甘肃、新疆等地市场都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

虽然销路打开了,但王禄宝还笑不起来,因为资金回笼是个难题。“我去要账,对方告诉我,钱还在田里长着呢,农民手上没有钱。”有一次在河北甚至还吃了个“闭门羹”。

王禄宝就这样一路艰难地走来。2000年,机遇又一次向他抛来绣球,但这个绣球却并不那么好接。原来,全球最大化肥公司美国嘉吉公司有意向与环太复合肥厂合作,但条件却异常严苛,谈判竟耗时三年。

这三年里,王禄宝像一匹负重前行的马,那些严苛的条件就像一根鞭子时时抽打着他,逼他在质量、安全、品牌、诚信等方面大力整改。三年的马拉松谈判总算尘埃落定,2003年,环太集团与美国嘉吉合资成立了江苏美盛农资有限公司,环太再一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之路

王禄宝到江苏广播电台,接受央视采访  图片来源:江苏环太集团官网


在王禄宝的人生词典里,永远没有“停歇”一词。当复合肥业务步入发展“高速路”后,王禄宝便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光伏发电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快速发展。2000年,留学澳大利亚、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的施正荣博士回国创办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王禄宝敏锐地预见到光伏产业不可限量的前景,于是通过时任扬中市侨办主任的恽伯龙介绍,在2003年认识了施正荣。经过一番长谈,两人当即拍板:结盟进军光伏上游产业,投产单晶硅拉棒和切片,环太集团做尚德的硅片供应商。

2003年9月,王禄宝的环太集团斥资1600多万订购了瑞士梅耶博格硅切片机、开方机各2台及配套设备。同时,他争取到500亩土地,用3个月时间建好厂房,5个月后即投入生产。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华丽亮相。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生产情景,那就是“供不应求”。虽然每天切1万多片125×125mm单晶硅片,每片价格25.8元,但还是产品没下线就已被抢购。那时,王禄宝的脸上、心里都是洒满阳光,这红火的景象不能不令他欢欣鼓舞。

2007年8月,为进一步扩大国内硅片产能,王禄宝与施正荣在开发区共同投资5亿美元,成立了镇江辉煌硅能源有限公司,专业制造硅片。其1.5GW的硅片年产规模,在国内位居首位。

此后,王禄宝又相继成立了镇江大旺奥克硅技术有限公司、高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三大从事硅片生产及配套的公司。王禄宝一举成为“中国硅片切割第一人”

老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就在光伏产业一路狂奔的时候,2011年,受欧债危机蔓延、欧美贸易壁垒及国内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业一下子跌入了冰河。

那段时间,王禄宝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他清楚地记得,有时一个上午会有七八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价格断崖式下跌、客户找理由退货、原材料供应不上……桩桩事都火烧眉毛。

最困难的时候,市场上一片硅片7.5元,而环太的成本就是8元,一天亏损有时高达100万元。王禄宝明白,机器一旦停止运转就等于报废,工人会离去,客户也没了。所以只要有人要硅片,什么价格都愿卖。

“为了能挺过来,我可谓动尽了脑筋,施展出浑身解数。我首先每个月开一次大会,在会上,我振臂喊出‘只要有光伏行业,就有我环太’的口号,目的就是稳定人心,鼓舞士气;同时我出台硅切片产品高转换率、高优质率、低成本的“两高一低”政策,在全厂掀起一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热潮。我将成本环节划分为8个子项目,制定改善目标,分小组实施。在八大项目小组改善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以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四大成本关联部门为模块的第二小组……”

2014年后,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和“金屋顶”计划的逐步实施,饱受严寒折磨的光伏产业开始回暖,坚持下来的环太集团终于蹚过了冰河,又走进了春天。

2016年,环太集团销售太阳能硅片5.2亿片,出口硅片2.56亿片,硅片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全年实现销售额37.5亿元,上缴利税2.3亿元。多晶硅片光电转化效率跃升至19.6%,全国同行业第一,产能规模稳居国内行业前三甲。

如今走进硅片车间,只见几百台高端智能化设备有序排列着,硅片从铸锭到开方,再到自动切片,全部实现了智能化。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致志、有条不紊地忙碌。

江苏环太集团,一个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壮大的民资集团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新能源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呈现品牌国际化、产品高端化、生产智能化、资产证券化、管理精细化的现代企业风貌。

王禄宝,一个搏击改革开放大潮的真强者。他有胆略、有才识、重人才、重创新,不断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不断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如今,他即将步入花甲之年,但精气神丝毫不减,他始终目光炯炯、声音洪亮、行走如风、挺立如松,让人见了油然而生敬意。



作者:朱圣福

编辑:缪小兵


(作者:朱圣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