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镇江的早茶生意越来越兴隆了!

今年75岁的张文良老人固定每周六一大早和6名老朋友前往宴春酒楼吃早茶,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了整整10年。老张告诉记者,“中华老字号”保留了它的特色,而且也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注意到,这些年来,早茶的生意太兴隆了,双休日从原来的一层楼变成了两层楼,而且花色品种也不断翻新。

市民回忆前辈早茶传统        

今年67岁的市民张良国回忆说,镇江人吃早茶是有传统的,俗话说,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在他小时候,城里那时有很多茶坊,喝茶时用包子就着吃。那时,他家住在虎踞桥附近,爷爷喜欢做调解员,经常被人请去吃早茶。为什么呢?因为,谁输了、谁不在理就谁给早茶钱,事主大方些的会去同兴楼,事主条件差些的就会去街头巷尾的小茶馆,调解下来和解的就一家一半出早茶钱。他爷爷在南门大街南段还是有些名气的,于是经常被张家、李家、王家的叫去吃早茶。

镇江的早茶,较为著名的有“四大金刚”:肴肉、白汤面、蟹黄汤包、大煮干丝。与张良国同龄的董洪林介绍,现在“四大金刚”还存在,但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一碗面看似简单,可能是阳春面,也有可能是红汤面,加上肴肉、汤包,还有煮干丝。

镇江是面城,镇江人吃面总是吃不厌。“赵家面、邵家面、浦家面……敢挂自己姓氏面条的一般都比较受欢迎”。检验面条好不好,一般需要将面条拎起来,看汤汁是否附着在面条上,如果附着在上面,就是好的,如果不附着,就是不太好的。但镇江人下面,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因为镇江有着比较好的面条和酱油。不仅有手工和面,而且要看下面的功夫。

“煮干丝不稀奇,烫干丝就很少见了。首先,选材不严谨,干子不能是本地的干子,需要是苏北农村的干子,而且浇头很重要,现在烫干丝很少,而且烫得好的更少;蟹黄汤包味道要好,原来的工艺加上符合与时俱进的消费需求,不能油腻。”董洪林如是说。

张良国还告诉记者,平时,他有时会带上一家三口去吃早茶, 家里来客人了,他也会带上亲戚朋友到西津渡、三茅宫等地吃早茶,吃完还可以逛公园。他还说,文广集团有一位84岁的老者天天到金聚楼吃早茶,已然形成了习惯,并将自己的茶叶、老酒都放在了柜台。服务员每次一看到他,就知道老人又来吃早茶了。

广式早茶进镇江                    

对餐饮颇有研究的董洪林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广式早茶开始进入镇江,但是一般时间都开不长,原因有两个,一是原料要求太高,二是工资太高,每人的工资达到了每个月八九千甚至上万元,可以达到两三个人的工资。如今在滨水路上的国色就是正在市区开着的一家广式早茶店。除此之外,宴春、锦绣皇宫早茶、毕世荣的金山早茶、罗记早茶、湾仔早茶等,都办得不错。湾仔早茶攻克了鱼汤面的汁度问题。毕世荣的金山早茶为了攻克鱼汤面的汁度问题,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锦绣皇宫到目前还在攻克中。

从市民的角度来说,一个要解决早餐,另一个如果外地有朋友来,就希望能坐下来待长些时间。董洪林还建议湾仔早茶设立老人专席。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的工资年年涨,像张良国、董洪林等老同志还喜欢约上老同志一起吃早茶,一般大家AA制,最少的10多元,最多的30多元。

湾仔码头总经理邵应江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品种丰富,有面有点还有小菜;海鲜融入传统工艺;面点高低中档都有,点上一大碗经典的鱼汤面,只要10元,如果是60岁以上的,只要5元,再加上一碗最贵的68元的佛跳墙海鲜面,4个人分食,就可以了,再点些特色面点就吃的很好了。

特级厨师谈传统与创新        

传统需要保留,但是如何发展创新?

1978年开始做餐饮这行的邵锡华上个世纪就拿到了特级厨师,今年56岁。他说,肴肉、蟹黄汤包、烫干丝、面点、点心、小菜都是比较传统、经典的东西,但在这个基础上,他和他领衔的8人团队陆续创新了一系列的菜肴。比如野生黄鱼面、佛跳墙海鲜面、三丁包变成了五丁包,在原先鸡丁、笋丁、肉丁的基础上加上了虾仁和海参,同时还从原先的荠菜包改进成了三芽菜包,糯米烧卖改进成了松仁烧卖。

记者现场品尝了邵师傅做出的烫干丝,不仅爽滑,而且吃在口中,香气逼人;佛跳墙海鲜面更是内容丰富,有海参、扇贝、大虾仁等不少海货。由原先的三丁包改进的五丁包吃在口中内容更多,而且更有嚼头了。

如今供职于湾仔码头的邵锡华还回忆说,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菜包5分钱,后来到1980年、1981年的时候涨到了1角钱,随后又涨到了2角、3角……现在涨到了主流包子1.5元一只;从面条来看,从最早的一碗伙面、光面二两粮票8分钱,到上个世纪90年代涨到了3到5元一碗面,而且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2000年之后,6元至10元一碗肉丝面。现在,花样更多了,肥肠面、香肠面、雪菜肉丝面、腰花面、肉圆面、长鱼面、大排面、猪肝面……浇头越来越多,现在又多了鱼汤面,特别是野生黄鱼面,据说一天时间就卖了40多碗,还有佛跳墙海鲜面。现在,镇江人可选择的越来越多了。

50岁的袁旭光特别喜欢吃镇江的锅盖面。平时,他每天的早点十有八九是去锅盖面馆,前去品尝的锅盖面馆已有100多家,面条是他的最爱。另一位吃货郭先生也喜欢吃锅盖面。他说,面店只要存在两三年,就总有它存在的道理,也有喜欢它口味的特定人群,他也陆陆续续跑过七八十家面店,特别钟情电力路上一家小面店的口味。

从一家早茶到遍地开花          

40年前,宴春酒楼负责人吴荣生还只有20多岁,当时宴春还是国有企业,镇江的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那时的宴春,早茶生意就很好,由于是独家经营,肴肉、蟹黄汤包,镇江特色菜大煮干丝、百花酒焖肉等都出自宴春。镇江的厨师,举凡有地位有名气的,都是宴春走出去的,而且还有一些厨师,走出镇江,走向了驻外使领馆。

市餐饮协会会长吴荣生说,2015年之后,陆陆续续有餐饮企业寻求开早茶店,今年上半年统计,约有四五十家餐饮企业开了早茶店,还不包括锅盖面店。最近5-8年,镇江锅盖面店遍布大街小巷,而且在外地开了不少家加盟店、连锁店。和全省相比,镇江接近扬州、泰州,扬州早茶得益于扬州的旅游,早上先到富春吃早茶,然后去逛公园。镇江也打算推动和市旅游协会联系,将镇江的地方特色旅游建立起来,先吃早茶,再旅游。

据了解,目前,宴春销售,三分之一为早市,平时是镇江老百姓消费的多,双休日、黄金周是外地人消费多,而且势头一年好似一年。双休日1200-1500人次,平时数百人次,早茶厨师30人,配备人数在行业上算比较多的,供应品种40多个。

吴荣生说,早茶生意好也得益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早茶的兴起,是餐饮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慢慢地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了,让市民再从很远的地方坐车到宴春吃早茶已不现实,而且众多店铺的开业也让市民能够品尝更多早茶的不同口味,也预示着镇江旅游业可期的未来!(全媒体记者 孙霞)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