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今天起,禄口机场候机楼“搬”到南京南站啦

12月11日,南京禄口机场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开始试运行,高铁和机场两大交通枢纽无缝对接。旅客在高铁南京南站即可享受机场的航班查询、值机订座、机场巴士、行李托运等一站式服务,轻装上阵前往南京禄口机场,直接过安检就可进入候机区候机。

空着手赶飞机

南京城市候机楼位于南京南站一楼汽车客运南站旁,面积606平方米。

东部机场工作人员介绍,候机楼目前为旅客提供八大服务:值机服务,可在值机柜台办理航班起飞2小时前登机牌、机票改签等手续;行李托运服务,旅客乘坐当天国内航班(除九元等廉航)最迟在航班起飞前2小时办理托运行李。以及问讯服务、售票服务、航班信息查询服务、候机服务、预安检服务、机场班车服务等。

通过换乘服务体系建设,在南京南站办理值机,可以有效缩短去机场办理手续时间一个小时。使禄口机场的辐射半径通过高铁相当于扩大了300公里左右,覆盖城市由过去辐射半径200公里内的马鞍山、芜湖、滁州、镇江等城市,扩大到枣庄、徐州、宿州、六安、安庆、池州、铜陵等城市,覆盖区域人口由过去2000万左右,扩大到至少5000万。

今后,对于苏皖两省高铁沿线的旅客来说,如果搭乘晚上从南京机场出发的国内航班,当天可“提早”抵达南京南站,在城市候机楼办好值机、托运行李等手续后,来一场轻松的南京半日游,再去机场。

东部机场集团董事长钱凯法介绍,目前,禄口机场通达国内航点90个,国际航点33个,陆续开通温哥华、洛杉矶等8条远程洲际航线,初步构建起通达全国、连接欧美澳亚的航线网络。今年,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将接近2900万人次,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两千万级机场前列。“十三五”期间,禄口机场将继续拓展国际航线,努力新开或加密至欧洲、澳洲、北美等地定期航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达性,争取开辟中东航线;加大国内三、四线城市的航空通达性,加密重点城市航班频次。同时,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中,投用后将大幅提高保障能力,为禄口机场保持充足发展后劲积蓄力量。

持续升级出行体验

南京南站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开通运营7七年来,旅客发送量逐年攀升,日均客发量从最初的2.3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2.3万人。有京沪、宁杭、宁安、沪汉蓉等多条高铁线经过,日均发送320对高铁列车。

随着民航系统的加入,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空、铁、公、地”全方式联运。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南京站站长朱心煜说,城市候机楼的落成,是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补充,是城市交通运营一体化的重要体现,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也会进一步促进客流增长,让各方受益。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公铁、空铁联运方式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的作用。并继续加强与东部机场集团的沟通交流,对试运营期间发现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推动高铁与航空两大交通方式深度融合,让旅客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禄口机场创新思路把值机服务延伸至南京南站,基本实现国内航班全覆盖,在中国大陆是第一家,为禄口机场建设全国服务最佳机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候机楼这种航空服务的拓展延伸,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切身感受到它的便捷优势。”钱凯法表示,在禄口机场和南京南站两大交通枢纽之间架上无缝对接的桥梁,实现航空和铁路、公路的协作联动与合作共赢,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南京市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提高城市首位度作出积极贡献。

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

南京南站机场换乘服务体系试运行,虽然只是加强两个交通枢纽之间对接的一小步,但对于南京来说,却是迈出了城市功能完善、首位度辐射度提升的一大步。

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机场和高铁服务质量效率,是广大客商衡量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客户换乘体验提升迈出了一小步,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打造跨出了一大步。”南京市市长蓝绍敏直言,建设南京南站机场换乘服务体系,就是坚持从客户需求、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把麻烦和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和效率留给乘客,最大力度地压缩换乘时间、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出行,使更多旅客可以拥有“两手空空乘地铁,轻轻松松坐飞机”的便捷体验。构建南京南站机场换乘体系,是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南京南站与禄口机场两大交通枢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叠加,必将为南京城市交通枢纽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带来几何倍数的增长。“交通枢纽功能完善迈出了一小步,城市首位度提升跨出了一大步。”蓝绍敏说,下一步,随着宁淮、南沿江、北沿江等高铁建成通车,禄口机场将进一步覆盖更多城市,为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京南站建成运营以来,周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公交、地铁线路四通八达,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提高南京城市首位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对内完善枢纽内部层级体系,打通‘全域南京’经济命脉,对外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放射状’交通网络体系。”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宏婷认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逐渐加强与枢纽条件相匹配的要素平台、载体建设,进而增强南京对所吸引的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经济要素统筹利用、优化重组的能力,实现由枢纽条件向枢纽经济的转型。

来源:交汇点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