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顺应民意 民俗也在改变

今日镇江讯  有了爆竹,过年多了“响亮的热闹”,但是飙升的PM2.5浓度,让人们不得不再次审视禁放烟花爆竹的现实迫切性。2019年1月1日起,市区划定范围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今天,记者就“禁放”的民意与民俗话题,走访了相关人士。

政协委员:禁放顺应民意

“烟花爆竹燃放部分解禁后,即使在非节日期间也燃放爆竹,人们遇有生日结婚等喜事、商店开业、乔迁之时等等均燃放鞭炮。白天放了不算,夜里照放不误,居民不堪其扰。”对于明年的“全面禁放”,市政协委员邵荣禾表示“非常赞成”。

邵荣禾于2008年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就提交了《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提案》,10年来先后共提交了3次,两次参加过有关部门召集的听证会,禁放顺应了民意。他说,“镇江是全国第一个低碳计量城市,已连续3年召开国际低碳大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是认真贯策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263’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和获得感。”

民俗专家:民俗是在改变中

今天,记者在陪同派出所民警发放《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时调查发现,对于燃放烟花爆竹“需求”,人群已经存在年龄差异。在受访的50名市民中,25岁至30岁年轻人对这一风俗比较淡然,真正过年有“强烈燃放欲望”都是40岁至55岁的中年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在变化的,爆竹原是将竹子点燃,其中并没有火药,危险程度也比较低。”市民间文化艺术馆民俗专家罗戎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年俗都随着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或者消失。例如,正月初五,俗称“财神日”。老镇江有“上金山,拾金子”的说法,沿着西津渡那条充满辙印的古街,骑驴上金山,自然别有一番趣味。然而,这种习俗就随着社会的发展消失和改变了。

“市民们放烟花爆竹,主要为了能过个热闹的年、带响的年,追求财富和吉祥,没错。但这种追求是以牺牲环境、资源、健康和公共安全为代价的。”罗戎平建议,过年要有味道,也不能单单指望烟花爆竹。其实,社会进步,早已让怎么年味变得非常多元化。

“过年时,爱写春联的中老年人朋友,不妨泼墨挥毫参加社区的春联大赛,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写写楹联;爱旅行的年轻人,可以组团走出国门,或者就在周边转悠转悠,也很有趣;热心公益的市民,可以借此机会,去养老院、福利院做善事;过年最重要的是,平时很少见面的亲人们可以团聚一下,享受天伦之乐。”(全媒体记者 景泊)

编辑:缪小兵

(作者:景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