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奴才”的地位居然比“大臣”高

想必有很多人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部剧里,和珅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而纪晓岚却自称“臣”。很多人可能就会问了:“奴才”的地位比“臣”低,是不是要丑化和珅,所以在电视剧里才这么演呢?然而真相并不是这样。

中国古代,奴才有骂人和贬低人的意思,明朝时期,只把太监称作“奴才”。可是,在清朝,满族人却以自己是皇上的“奴才”为荣耀,满族人自称“奴才”,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是皇帝的家奴。而汉臣因为和皇帝没有主奴关系,只有臣子的身份,所以,就不能自称“奴才”。

乾隆三十八年(1773),天保和马人龙为科场舞弊案共上了一个奏折。奏折开头是这样写的:“奴才天保、马人龙……”看过奏折后,乾隆皇帝大为恼火,斥责马人龙是冒称“奴才”。乾隆为什么要说马人龙冒称“奴才”呢?因为马人龙是汉人。本来,满族统治者一向严格要求汉人与自己保持一致,他们强迫汉人剃头发,易衣冠,搞得血雨腥风,都是为了让汉人臣服于自己,但唯独不肯让汉人也与自己一样称“奴才”。正因为这个原因,马人龙奏事时自称了“奴才”,才被认为是冒称。

从表面看,“奴才”似乎不如“臣”体面、有尊严,但这种判断与清朝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鲁迅先生在杂文《隔膜》里写过一段话,实际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期,即便是旗人出身,称臣、称奴才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混淆,如:乾隆六年(1741)实录中,张广泗奏请其子张极暂留任所,折中表述为“张广泗俯准臣长子奴才张极暂留任所”。乾隆则认为,“张广泗系汉军,请将伊子随任,原为一己之私,折内应写奴才,乃自写臣,伊子写奴才,殊属不合,可寄信训饬之”。在这种私事的情况下,应当用奴才的称谓。而在奏请公事时,则应称臣。

原来,“奴才”是满洲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非“自家人”的汉人是没有资格这样称呼的。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董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