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市党报“寻迹行动”18日走进“镇江站”

摘要

1949年4月22日傍晚时分,镇江扬中西南江面上,一艘载满解放军战士的小木船,正奋力冲向南岸敌占区,迎风辟浪、奋臂划桨的是位小姑娘……这张由新华社已故高级记者邹健东拍摄、现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历史照片,成为记录当年镇江沿线渡江战役壮阔场景的标志性缩影。



这座写满“红色故事”的江南古城,今天迎来“寻迹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全媒体采访团。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与现实,在记者们的镜头和笔下实现有机对接。


1


照片为春江潮广场


70年,沧海桑田;70年,翻天覆地。今天上午,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市区北部临江的春江潮广场。“这里是原来镇江的8号码头,渡江战役中解放军就是在这里登陆上岸。”镇江市原党史办主任俞祖泉在春江潮广场向采访团的记者们指着说道。1949年4月23日,是星期六,阴天,解放军在镇江江面分三路渡江。西边一路在高资登陆后,向南京、句容推进;中间一路由瓜州、六圩过江;东边一路经扬中在大港一带登陆。人民解放军从23日凌晨开始陆续渡江,至当天下午大部队顺利进城,宣告镇江解放。今天的春江潮广场,已成为市民与游客休闲、健身、观光的好去处。

照片为俞老向记者介绍渡江战役中镇江战斗的牺牲情况

家住润州区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的老党员王建敏,今年已94岁高龄,虽然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的她却精神矍铄,曾经亲身参加渡江战役的她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眼中闪着光芒。王建敏介绍,自己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一名保管员“1949年4月21日那天,我和部队一早从芜湖出发,经过镇江……”她说,为了避开敌人的视线,当时都是趁着夜幕渡江,江面上行进着不少渡江的轮船,那样的场景至今难忘。



采访老党员王建敏


2


照片为参观渡江文化园

照片为采访颜红英的小儿子董红兵和六女儿董小妹


下午,采访团来到扬中市新坝镇,参观了渡江文化园。聆听着《我送亲人过大江》这幅历史照片背后的故事时,记者们感慨不已。照片是黑白的,记忆却是“红色”的:19岁的“大辫子姑娘”颜红英一家当时驾驶小木船,运载两个班的解放军战士,途经新坝地域的夹江,驶向长江南岸的原丹徒县伏园乡渡口。姐妹俩轮流划桨,父亲则在船尾掌舵——掌的是一船之舵,更掌着这个普通农家的“红心”之舵!


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


当年,战斗在扬中江面上的颜红英一家,只是扬中人民倾力支前的一个缩影;颜红英划的那艘小木船,只是千帆竞发中的一艘。渡江战役中的“小木船”,意义堪比淮海战役中的“小推车”。陈毅老总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而张震将军说: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过不了江。



视频为镇江日报记者胡冰心分享扬中市渡江文化园“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背后的经典红色故事。


3


照片为严成永老人向记者讲述王家花园的兴衰历史


在随后去往的京口区谏壁街道王家花园里,原谏壁乡宣传委员严成永老人讲述了王家花园的兴衰历史,以及渡江战役前后这里发生的故事。他介绍,1949年,在南京起义的国民党第二舰队部分官兵来到王家花园,组建解放军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王家花园成为解放军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的队部。




视频为王家花园的后花园,这里原先有两层小楼用来观景,经历过火灾后,如今这里只剩下了框架


时过境迁。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炮火中诞生《我送亲人过大江》美好故事的这片热土上,如今岁月静好,人民安居乐业。镇江不仅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港口、工贸和风景旅游城市,更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众多国家级荣誉称号。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下,镇江以“民生优先“为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正在致力于抒写新时代更加精彩的地方故事。


王家花园的一隅之美

王家花园的一隅之美



全媒体记者: 胡冰心 王露

图片、视频:文雯 盛林娟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