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一个留言勒索商家8888元,“差评师”团队栽了!

靠不靠谱看评价,是不少消费者在网上消费时的习惯。但是,对于一些不法分子而言,“差评”成了可以钻空子的“商机”。

近日,一个由7名“90后”组成的“差评师”团伙,在被深圳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7个月至2年不等的刑期后,又被阿里巴巴发起民事诉讼,法院最终判决,该“差评师”团伙赔偿阿里巴巴经济损失8万余元、合理支出4万余元。

“差评师”到底如何牟利?

向商家勒索钱财是最直接的方式。拿上述案件来说,2017年3月份淘宝店主童某发现店铺内鲜有差评的一款产品,收到了一条有些奇怪的差评。更让该店主纳闷的是,无论是提出退款退货,还是让对方凭票报销维修费用等各种解决方案,买家都不接受。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差评师了。果然,在一番沟通后,对方提出索要8888元“补偿”。

考虑到被“差评”的是店里“爆款”,怕差评对销量有影响,无奈之下童某选择息事宁人。谁知,此后他的网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一条类似差评,并以此为要挟让童某给“补偿”,不堪忍受差评骚扰的童某最终选择报警。

“商家在遭遇恶意差评时,不要认为花钱私了就能息事宁人,遇到恶意差评,要第一时间妥善留存证据,主动向平台和公安机关举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阿里巴巴高级安全专家临阁说。

但网络恶意差评还有很多来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为谋取不当利益威胁商户之外,恶意差评类型还包括商家竞争对手所写的负面评价、商家离职员工所写的负面评价、注册批量小号差评攻击等。今年3月份,大众点评诚信团队公示了首批违法违规用户名单,合计对13105名用户采取了禁发点评、扣除违规贡献值、罚贡献值、取消VIP资格等处罚;对1356014条点评采取了屏蔽、删除等处理措施。

如何打击恶意评价?

据临阁介绍,2018年评价极速处理工具共保护商家近9.3万家,累计保护订单约515万单。他们还推出了大众评审机制,用类似陪审团的方式,邀请普通用户来判断评价是否合理。

在技术之外,也要靠规则和法律。在美团点评,每一位商家入驻平台之前,都会收到一份《美团点评商户诚信公约及管理办法》,公约详细明确了对恶意差评行为的处罚措施,并引入了商户诚信分制度。如果商户出现恶意差评竞争对手的行为,将会被扣除诚信分,并面临星级清零、搜索排序降权、公示警告、点评不展示、清空所有点评等一项或者多项处罚。扣满12分之后,美团点评将永不收录该商户。

在立法方面,同样需要为打击网络恶意评价留出空间。今年4月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网络交易经营者不得删除用户不利评价。“应该考虑到网络恶意评价的存在,不能‘一刀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说,“这条款本身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情权,但也要考虑到网络恶意评价也在扭曲评价的真实性,对于网络恶意评价应该设置标准,对明显不合理的差评,只要平台和商家能够证明确系恶意,也应该给他们删除的机会。”

来源:新华网微信公号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