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阿坝州一朵永不凋零的格桑花

映秀,阿坝州一朵永不凋零的格桑花

文/魏燕

如果不是九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我一定到现在都不知道有个地方叫汶川,更不会知道大山深处有个美丽的小镇叫映秀。映秀镇地处四川阿坝州南部,从路标上看,这里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交通要道。

从都江堰去映秀的公路上,两侧是连绵的山,不算高,山上的树也稀疏得很,浑浊的岷江水湍急地向前流淌。天空蓝蓝的,特别高远,我的心里却有一点不安。九年过去了,今天,这个曾被亿万祖国人民深深牵挂的地方,变成什么样了?

开车的师傅是个中年汉子,当地人。当我们小心地问及九年前的那场灾难,他深深叹口气说:“不敢想撒,那年娃娃才11岁,捡得一条命。”那天下午,大地剧烈抖动,飞沙走石,天地昏暗。好在他和妻女全在地震中活了下来!如今他的女儿上大学了,学医,他想让女儿把救死扶伤的精神传递下去。“感谢医务人员,感谢祖国的强大。”这是他说得最多的话。我只是一个游客,不是媒体,他对我们说这样的话,必然只是因为一份发自肺腑的感激。

约摸两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了映秀。这里没有想像中的一片狼藉,平整的沥青公路从镇中心穿过,一直通往震源点牛圈沟。牛圈沟附近已没有民房,但岷江支流上地震中垮塌的老桥还在,成为地震博物馆自然景观的一部分。那部分完整的水泥桥面裂缝中长满了野草野花,有些凄凉。抬眼望过去,一桥飞架岷江两岸,十分壮观,师傅告诉我们那是政府新修的桥。老桥不拆,新桥建成,一新一旧的跨越中,九年光阴打马而过,便是当地人,也记不清哪是新尘哪是旧土,伤痛在光阴的流逝中慢慢平复,只有那刻写着“5·12”的巨大飞来石上还记录着当年山石塌方的惨烈。

漩口中学遗址处建了巨大的浮雕墙,寄托对死难同胞的哀思。台阶上是一个满是裂纹的汉白玉时钟雕像,时间永远定格在2:28分,那个黑色的下午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学校保留了三座倒塌的建筑物,分别是教学楼和两座学生宿舍楼。五层教学楼已塌陷成两层,一杆红旗还坚韧不拔地伫立楼顶。震前学生们曾经朝气蓬勃地在楼前操场升旗或静听老师的教诲,一切曾经是那么美好,而今这座大楼下还埋着19位年轻的生命。长眠在那里的孩子也曾怀揣梦想走出大山,然而他们却来不及多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风在耳边呼呼吹过,荒草在断墙上喘息,静谧而悲凉,而格桑花在蓝天下绽放,摇曳多姿。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亦是顽强的!

镇街道两侧全部盖起了新楼,坚强而淳朴的映秀人开起了小店铺,用自己的勤劳自力更生,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一位大姐在卖自己做的藏银饰品,地震中她的孩子一死一伤,哭干了泪水后,她带着震后出生的双胞胎儿子艰苦创业;“锅盔大王”高泽云夫妇成为最先回城开店做生意的人,我们在他家的小吃店吃到了在四川那些天吃到的最好吃的抄手,亦尝到了山里刚熟的黄澄澄的野梨和紫晶晶的西梅,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对苦乐人生有了一份新的包容和理解。

遇难者公墓建在高山上。拾级而上,两边山坡上玉米熟了,大人们在掰玉米,孩子们在嬉闹,一派祥和安宁。爬得累了,在半山腰小歇,看见对面群山中掩映着一片片崭新的建筑群。那是政府为民建造的楼房,白墙红边,在青山翠峦掩映下如同小镇的名字,分外秀丽。想着上山时见许愿墙上刻写的祝愿语“告别伤痛,重新来过”,忽然觉得其实这句话不只是对灾难深重的映秀人说的,更是每个人对生活应有的态度。

回程的路上,又见路边的格桑花在阳光下开得分外妖娆,红的、粉的、白的,一片片,一丛丛,像不屈的生命,又像一个个美丽的梦想。湍急而浑浊的岷江水萦绕着小镇亦呵护着这些柔韧娇艳的花儿。没有伤痛,只有新生。映秀,阿坝州上一朵永不凋零的格桑花!


责任编辑:吴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