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级非遗项目“中医贺氏流派”传人贺玥:希望更多人来学习中医

今日镇江讯  随着近日《老中医》电视剧的热播,中医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6月29日,记者走近孟河医派马培之的得意门生贺季衡所开创的——丹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贺氏流派”。他说,“希望更多人前来学习中医,传承“中医贺氏流派”,造福更多百姓。”

丹阳贺氏中医流派起源于孟河医派,中医贺氏流派第4代嫡系传人、原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贺玥说起了这样一段故事:贺氏中医流派创始人贺季衡是她的曾祖父,1866年,贺季衡诞生在丹阳城南桥河沿贺家弄内,7岁时贺季衡患肠痈,卧床一年多,病好后右脚微屈行走不便,家人怕他落下后遗症,便为他请来了孟河医派四大家之一的马培之为其诊治,经过马培之的精心治疗后,不久后他就痊愈了。1879年,年仅十四岁的贺季衡,只身来到与武进孟河镇,正式拜于恩人马培之门下, 贺季衡学医专心致志,勤奋不懈,且悟性极高,从而博得恩师赏识。马培之常以珍方秘笈授之,悉心为他开小灶,还不时感慨道:“今得贺季衡,吾道于丹阳又得一传人矣。”

贺季衡得之真传受益匪浅,学业大有长进。 1885年,受业六年的贺季衡学成而归。回到丹阳后,他在南桥河沿邱家祠堂内原霞衫诊所为民治疾,后移至贺家弄扩建后的住宅。贺季衡不负恩师教诲,连连医好许多疑难杂症。一时间声名乍起,就诊者络绎不绝,每天日诊量多达百余号,且经他医治者,无不奏效。

贺季衡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遇贫苦者来求诊,常免收诊费并以药施之。除日诊外,贺季衡每天晚上都要出诊。他心系患者,急病人之所急,随叫随到,从不怠慢。无论是盛暑寒冬,还是疾风暴雨,概不间断;每晚求诊者往往踵趾相接,甚至一夜出诊十多次,因而时常天明才归。

1936年12月24日,贺季衡终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丹阳各界举城哀悼,万人空巷送别一代名医。

中医贺氏流派第4代嫡系传人贺玥,生长在中药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祖辈的高尚医德和高超技术,她长期与父亲学习中医,后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她从事临床工作的30余年中,不断地钻研和发展,在中医传承和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贺玥介绍,贺氏流派非常重视药物的选择和炮制的方式,他们主张用药“轻、空、灵”,轻就是用轻清疏解的药物,可以解除外感表实证;空就是将邪气排出;灵就是十分见效。除了辩证灵活准确、用药细致独到的特点,贺氏流派还融入了西医学术,用传统的中医辨证论证以及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肿瘤的中医治疗、各类胃炎的辩证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中西结合治疗等各类疾病。

贺玥认为,为医者,首先要立德,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不管是高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对病人一视同仁;贺玥一直记得曾祖父的勉励:“学无止境,医学精微深奥,非浅者所易窥”,她在业务学习上也一直精益求精,不断的进取,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国粹,据了解,贺玥门下已有8名学生,但是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跟他一起学习中医,让年轻一代把“中医贺氏流派”更深、更远、更广泛的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的百姓。 (通讯员 高欣  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编辑:金凯

(作者:佘记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