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百米高楼:从零的突破到200+

今日镇江讯   “镇江确实长大了、变高了,登上国际饭店不再有一览无余的感觉。”日前,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专家王礼刚,再次登上位于大市口的镇江国际饭店29楼旋转餐厅时颇为感慨。

他指着窗外幢幢高楼告诉记者,近处东邦大厦、市第一人民医院大楼等高楼,都已和国际饭店平起平坐乃至后来居上,特别是西南侧的苏宁广场东西塔楼像巨人一样矗立,让国际饭店有了压迫感;远处排列的幢幢高楼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城市的东北角和西北角新建的高层建筑已遮挡了长江,云台山、大禹山等山体被周边的高楼围成了“盆景”。

王礼刚所在的国际饭店,加上楼顶的构筑物,高度达134米,是镇江第一座百米高楼,于1997年9月30日开业。翻开1997年10月1日《镇江日报》一版,一篇题为《镇江国际饭店试营业》的新闻报道称,“镇江国际饭店……地上31层,地下3层,其中临街裙楼6层,是我市三产中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目前全国供销社系统规模最大的旅游涉外饭店。”

贴着镇江最高楼、最豪华的高星级酒店的标签,鹤立鸡群的国际饭店,开业后便成了镇江人登高的最佳去处。“当年镇江人以能进入国际饭店旋宫俯瞰镇江城为荣,能到国际饭店赴宴,无论对请客者还是被请者都是特别有面子的事情。”王礼刚回忆说。

“我国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国际饭店作为镇江第一座超高层建筑,在彰显城市自信、提振市民精神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镇江市规划领域研究专家周光宏看来,标志性高楼被称为“城市的LOGO”,是每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象征。“镇江人均GDP还可以,但经济总量居苏中、苏北方阵,当时人们普遍感觉城市发展与我们苏南城市的地位和经济发展不相称。而且市民也有需求,毕竟大市口是城市的商业中心,没有一个这样体量的、高度的建筑作为标志,市民普遍缺乏自豪感。”周光宏回忆说。

不过,严格按照“建筑主体高度超过100米为超高层”的标准衡量,国际饭店其实还不是一幢超高层建筑。

周光宏透露,当时既有技术、管理、消防、交通组织等方面能力不足的制约,更有思想观念上的束缚:一方面,当时的规划设计和建筑模式仅仅局限于供销社原有用地范围;另一方面,镇江作为一个有着独特人文自然资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不是应该拒绝高层,当时争议很大。

周光宏表示,只要规划得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可以交相辉映。而且,现代建筑构成一个城市新的人文景观,当代人创建的文化,若干年后也会成为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何况对于老城区来说,拆迁成本很大,如果不向空中发展,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认识的不断突破和深化,镇江的高层建筑迎来大发展。2010年3月16日,一座双塔楼设计风格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镇江苏宁广场在大市口开工建设,338米的最新高度,40万平方米超大体量,成就千年古城新地标。经过6年多的建设,2016年77层的东塔楼封顶,算上“塔尖”的高度,东塔楼的实际高度达到341.85米!

截至目前,镇江已建在建多少座百米高楼?

记者走访规划、住建领域多个部门,都未能得到确切答案。多年来一直用镜头记录城市长高的网友群体“镇江高楼迷”似乎也难以尽数,记者对他们汇总的几个版本的数据梳理分析发现,镇江建成和在建百米以上高楼至少200幢,其中包括1座300米+(苏宁广场A座341.85米)、2座200米+(在建江河汇231米,苏宁广场B座228米),商务办公楼、住宅楼约各占一半。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市城建档案馆馆长章晓斌说,每次站在征润洲向南岸眺望,感觉镇江像上海外滩一样繁华美丽,赏心悦目。

“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勾连,勾勒出相对比较完整的城市天际线。”周光宏说,在协调好与人文景观、山水景观关系的同时,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要体现个性,避免“千城一面”。当然,也要适当地留白,这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短评

既是面子,也是里子

方良龙

从金山、焦山、北固山等名胜古迹, 到物资大厦(今金龙大酒店)、邮电大楼、 中山大厦、丹徒商厦等高层建筑,再到以国际饭店、镇江苏宁广场等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即摩天大楼,镇江的城市高度不断向上“拔节”,刷新城市天际线。

不管承认与否,现今提高容积率、 向天空要空间是必然趋势,摩天大楼 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 观,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一种标志。

摩天大楼是一个城市的新坐标、 新名片,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招商吸引力。建筑理念先进、设施配备高端、采光通风更佳的高层建筑,也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不仅如此,摩天大楼还是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龙头。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摩天大楼拓展了城市空间, 提升了城市的价值。特别是在中心商务区,作为集写字楼、卖场、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摩天大楼对展示企业形象、创造就业机会、集聚现代服务业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兴建高楼大厦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 撑,切不可不切实际,一味贪高求洋。坚持和尊重科学规划,构建山、 水、人、城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