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杨志云告诉你,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有哪些

单从人的生理指标上很难确定多大年龄即属于老年期,因为个体从出生到自然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个体的发展速率并不一样。而影响衰老的因素也有很多,所以每个人的衰老进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为了社会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医疗服务的需求,政策部门只能依据大多数人的情况来进行基本一致的界定。一般来讲,发达国家、地区多规定65岁及以上为老年期,发展中国家、地区多规定60岁及以上为老年期。在我国,关于老年分期的规定是: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人到40岁以后,机体结构、功能、心理均不断发生变化,脏器萎缩,重量减轻,组织内水分减低,脂肪增多,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如果老年卫生保健工作能从此期开始,对延缓衰老进程,促进健康长寿会起到积极作用。

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如各种类型的痴呆、谵妄)、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复杂性一方面在于精神症状的表现常常受到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的干扰,另外,躯体疾病和“功能性”精神疾病共存的比例明显较年轻患者高。

老年人出现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存在脑损伤史(如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等),电解质紊乱,脱水和营养不良,服用精神活性物质,并存其他躯体疾病等。因此对于这部分老年患者来说,平时积极控制躯体疾病,保证营养的摄取,规律生活作息,尽可能减少引发精神症状的诱因。

精神分裂症常见于青壮年,如果老年人首次出现精神障碍,心理医生一般都会高度警惕是不是为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精神症状,这需要通过评估躯体状况以及临床表现来鉴别。如果明确诊断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上也要小心谨慎,因为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更为敏感,特别是镇静、抗胆碱能毒性作用以及锥体外系症状等。此外,抗精神病药物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较年轻人高。因此,药物选择时,在兼顾药物疗效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小剂量开始、缓慢加药、最低有效治疗剂量是抗精神病药在老年人群药物滴定的基本原则。(吴兰珍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