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到了,快来看看这些“不同凡响”的月饼模吧!


今日镇江讯  中秋节到了,月饼成为其中的必备元素。今天,市民徐先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组收藏的民俗用品——月饼模,立刻收获了不少点赞。那么,这些老饼模到底是啥模样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喜饼”模和“三方连”:南北两种风格


 北方“双喜“月饼模,凹板模

首先,徐先生拿出了一个“双喜模”,其块头不算大,记者量了一下,长为24.5厘米,宽为7.5厘米,厚度为1.8厘米。在这块长方形板上挖了两个凹坑,上面分别刻了一个“喜”字,经过测量,其上沿最大直径为5.8厘米,深度为1厘米。“这应该是解放初期的北方饼模,属于最普通的‘喜饼’,这个不算大,北方或者中原地区体积要大的多。”

南方三喜“三方连”饼模,凸板模

接着,徐先生又拿出一个饼模,这次的造型有点不同,是像9块巧克力连在一起的“三方连”。测量后,记者发现这块饼模基本是正方形,长和宽都只有8.5厘米,厚度为2厘米,它与前面的“双喜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双喜模”是两个凹坑,而“三方连”则是凸出来的,凸出的部分高出木板0.5厘米,并且上排刻着类似“梨”和“葫芦”的物体,下排刻着类似“花”和“朵”的物体,中排则连续刻着三个“双喜”字。徐先生介绍,从体积上来看,这属于南方的“喜饼”模,其一般体积小巧、造型多样,用以配合南方小巧、口味多样的各类小糕点。

那么,什么叫“喜饼”呢?原来,这是属于中国民间婚姻礼仪用品,是男方收到女方嫁妆后,回赠女方的礼品,也可用作聘礼送女方。现今亦应用于其他喜事场合,如结婚、诞生、升学、乔迁、祝寿等,也可作为回礼赠予亲友,有“传播喜讯、分享喜气”之意。

徐先生介绍,月饼模俗称月饼印,一般是用质地比较细腻的木头手工挖制而成,通俗讲就是制作月饼的工具。其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子多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居多,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旧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中秋时要自己制作月饼,饼模多为一些手工匠人打造或自制,不同年代的印模形式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这其中蕴含了国人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是凝结我们民族“舌尖上的味道”的实用器,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更是一件有历史年代感的艺术品。

“三方连”饼模后有把手

月饼模:节日文化和世情风俗的重要载体

不仅如此,上面的两种饼模虽然都属于“喜饼”模;但是他们在制作月饼的时候,使用的方式却并不相同。

徐先生称,我们现在能看到绝大多数的老月饼模都是倒扣式的,饼模上大下小,边沿呈楔形,类似于第一种的“双喜”饼模。也就是说要提前把做好的中秋月饼胚先倒扣在模具里,然后施力成型后再从模具中扣出。倒扣时用力要均匀,反面正扣一下即可把月饼取出来。其缺点是对饼皮的要求较高,而且木制的月饼模具因为材质不同,在使用一段时候后很可能出现开裂等情况。

“而第二种的‘三方连’属于按压式月饼模,也是饼模中较少出现的一类,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把按压式饼模具对准月饼轻轻一压,花纹图案就可以进入到月饼上。但是其因为深度不高,所以按压的力度还是很有讲究的,轻了重了都不行。这有些像胶东地区盛行的各处造型各异的饽饽印,基本上都像盖印章那样,直接盖在各种食材上,给食材打下戳印记或记号。而这种‘三方连’的饼模更多的是用在组合式糕点上。”

因为这几年收了一些月饼模,所以徐先生也注意了解饼模制作者的一些资料。他介绍,一般的老饼模上都没有刻制者的姓名,因为这种民间雕刻艺术从老观念来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因此绝大多数的饼模上没有姓名,他仅看到过一件北方饼模雕有刻者的姓名。

徐先生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工木制月饼模具极为盛行,每年中秋节前销量特别大。上世纪80年代时期,手工木制月饼模具制作日渐衰落。至上世纪90年代,月饼模具制作几乎淡出世人的视野,而隐身于乡间或城市的角落。“而且在收藏市场上,是韩国的收藏者最先发现了这些老饼模的价值,有一段时间,他们在国内大肆收购老饼模,导致饼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等到国内的一些民俗爱好者发现时,很多精品已经到了国外。”

当然,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发展,如今手工月饼模具已甚为少见,日渐成为一种罕见的精美收藏品,取代它的是各种批量生产的月饼模模具,多为塑料材料和金属材料,可以更快速、高效的投入生产,给厂家节省了不少制作成本。通过电子雕刻技术,模具的花纹也更华丽多变,除了传统的形状花纹外更增添了许多卡通和创意形象,以及许多酒店也专门定制了自己品牌名号的月饼模。

组合式饼模:最能体现前人奇思妙想


25格“五方连”组合饼模

据介绍,“月饼模”的造型和题材均不同程度受到民俗民风和地域的影响。南方地区以体积小为主,而中原地区则以体积偏大,并且基本以园形为主,直径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大者有15或20厘米的。题材有人物、动物和花卉图案等等,多以“嫦娥奔月”、“十二生肖”、“吉祥花草”等寓意吉祥的纹饰为主,并且大多配有“福”、“禄”、“寿”、“禧”、“五谷丰登”、“合家团圆”、“丰收”、“中秋”等等表达祈福纳祥的文字。

在传统文化习俗中,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也是月饼模具最主要的图案题材。另外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时花卉和龙、麒麟、蝙蝠等瑞兽祥兽,以及福、禄、寿、喜、德等寓意深刻的汉字也常见于月饼模具上。在形状上除了常见的圆形、方形、莲花形、桃形等,还有龙形、猴子形、佛形、寿星等造型。月饼模图案和形状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制作工艺的多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别月饼的不同馅料。在精致的花纹图案里,雕刻着人们的企盼和祝福。

而在徐先生的藏品中,组合饼模是最能体现以前工匠的奇思妙想的,巧的是,这件组合模正好还是源自大港农村,应是民国期间的老物件。

每个方格写有吉祥语或图案

记者看到,这件特殊的方形饼模由25个小方格组成,可称为“五方连”,每条边长为33.5厘米,每个方格都是上大下小,每条边均微微呈现出楔字形,从木工的角度来说,仅仅要做成25个微角度,并且连在一起的小方格,难度已经不小,而且所有木线条的交接处全是“榫卯”连接,没有用到一根洋钉,更何况,在每个方格的底部还刻有吉祥文字和图案。而每个方格的边长为6厘米,深度为2.6厘米,制作者在饼模的背后又订了一块独板。

本来,一下子能做25个小饼糕的板模已经很少见了,更让人称奇的是,每个板的底部还都有字或图案。其右侧为“五子登科”四字,左侧是“状元及第”四字,上面为“一品当朝”四字,下面为“指日高升”四字,而中间部分的“三方连”也有“万事如意”四字,“三方连”中剩下的五格则为花卉图案,构思可谓巧妙新颖,令人过目不忘,不得不让人佩服以前工匠的才思和手艺。

月饼“模王”:直径43.5厘米的大块头来了


直径43.5厘米的饼模王,上刻12个独立月饼模

月饼属于茶食,过去每逢中秋节,镇江颇有名声的茶食店,如爵禄、春生阳、天禄斋、福禄全、稻香村、太平村、一品香、杏林春等,便会精心选料制作月饼。现在,镇江的糕点厂每到中秋还做地产月饼。为了体现茶食制作的精细性和外观美感,饼面常常印有“嫦娥奔月”、“兔儿拜月”、“花好月圆”以及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或文字,而这就需要靠各种“饼模”来帮忙了。

当然,饼模首先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雕刻艺术。一般都选择坚实耐用的木料,如枣木、梨木等。因为这些木料木纹细、板面光滑、便于雕琢且不易开裂,便于保存。从刻工水平来看,清代精雕细琢最讲究,特别是在一些原本木雕就比较发达的地区,还有在山西等一些面食比较发达的地方,有做这些饼模的传统,而之后的艺术风格渐渐呈现出简约大气、注重线条美的特点。

“百年和合”月饼模

在徐先生的众多饼模收藏品中,有一个特别的大家伙,也是在镇江农村收集到的,整体直径达到43.5厘米,厚度为4厘米,上面分布着12个饼模,每个直径为8厘米,深度为2厘米,成为其饼模藏品中当之无愧的“模王”,年份应也在民国。

“黄金万两”月饼模

记者仔细观察了这件“模王”,发现其有点类似于白果树的木质,直接是截取了老树干的一段,像是做切菜板那样,整段锯后在这块木料上挖空再逐个雕刻。12个饼模中有六个刻吉祥语,其余六个刻吉祥图案和花草。这六个饼模上的吉语也是集了大成,分别是“连中三元”、“状元及第”、“四季兴隆”、“黄金万两”、“百年和合”、“万事如意”;而六个图案饼模上分别刻有荷花、寿桃、石榴、佛手等吉祥图案,还有一个“胖小子”造型的人物图案。

“四季兴隆”月饼模

“万事如意”月饼模

对这几件饼模,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镇江分会副秘书长刘春明也认为很难得,特别是后面的两件都是“组合模”,而且都与镇江地区有关,属于很难得的民俗品。刘春明表示,饼模一般归入木器中的小件冷门类,在北方可能比较火,因为他们那里有制印模的传统,我们这里比较少一些。以前基本上不算类别,现在分类趋向于专业化和精细化,才逐渐形成了小类。“很多大宗项目收藏者看不起饼模,其实大可不必,饼模的雕刻虽没有家具雕花板那样费工夫,也属于民俗藏品的一个种类,就像是以前的‘绕线板’一样,虽然都是小件,可属于不同品种,并无孰轻孰重的说法,自然有其民俗价值和历史意义。”

“状元及第”月饼模

“连中三元“月饼模

采访结束时,徐先生表示,月饼模可以说是对中秋节民俗演化的一种记录和存档,它的艺术形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有积淀。更重要的是,它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所以历经百年仍韵味犹存。特别是在中秋佳节里,品读每一件饼模、每一个图案,无不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说,它们就是千百年来凝固在历史中的百姓梦。(全媒体记者  竺捷  图/文)

编辑:何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