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竟然是个多义词

难兄难弟,本该读为nán xiōng nán dì,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东汉时,颍川郡名士陈实(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他的两个儿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都功业有成,尊长爱幼,德行甚佳。陈纪的儿子陈群(字长文),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争论各自父亲的功德,不可开交,找祖父陈实评理。陈实认为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样的,感叹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意思是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人遂以“难兄难弟”表示兄弟两人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如《北史·宋隐等传论》:“正玄难兄难弟,信为美哉!”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难兄难弟可知。”

“难兄难弟”可用来比喻两物并美,各有千秋。如魏源《二室行》:“太室之胜山内藏,少室之奇山外仰。难弟难兄孰相让?”

“难兄难弟”,还可读为“nàn xiōng nàn dì”,指代彼此曾共患难或处于同样困境的人。如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还可用来讥讽两人或两物差不多的货色,同样低劣。如李渔《蜃中楼·阃闹》:“一个不通文理,一个不达时务,真是难兄难弟。”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但这种东西,在今天看来,和南北朝时代的四六骈文,明清时代的八股文,其实是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真是个有趣而特别的成语,难(nán)与难(nàn)一念之间,意思正反之差,相去甚远。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邓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