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镇博看看汉代精品文物展 这里还有东汉摇钱树和东汉大铜马

今日镇江讯  从22日开始,“涪城汉韵——四川绵阳市博物馆藏汉代精品文物展”在镇江博物馆专题展厅正式开展,受到了很多市民朋友和外地游客的欢迎,这几天观众络绎不绝,好评不断。

汉文化的一次“缩微”展示

此次展览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绵阳博物馆和镇江博物馆联合承办,共展出各类精品文物近百件。说到这次展览,就不能不提绵阳博物馆在四川文博界的地位,绵阳博物馆占地面积65亩,在体量上绝对是大馆,而且其藏品丰富,在四川地市级博物馆中属一属二。对镇江的这次展出,绵阳博物馆十分重视,他们用厢式货车将展品运到镇江,5、6名工作人员光在镇江布展就忙了两天。

人体经脉漆木模型

展出的文物皆来自绵阳市博物馆,精选了包括陶器、漆木器、青铜器、铁器、拓片等多种类型,这些文物古意盎然,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是古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通过展示,它们将引人入胜,带领观众穿越地域和时空,来到两千多年前的西南地区,感受涪城厚重古朴的历史风貌。

陶井配上提罐俑,刚好组成一个生活场景,各种人物俑是汉代一大特色

从历史上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汉王朝在今四川绵阳设立涪县。这里农业发达,以稻作为主,物阜民丰,经济繁荣、百业兴旺;手工业发展迅速,漆器、铁器、瓷器业颇具特色;此处遗址也极为丰富,不仅有时代、地域特色鲜明的西汉木椁墓群以及满山遍野的东汉崖墓群,还有历经两千余年仍风采依旧的多处汉家石阙,历史悠久。这次的展品从各个侧面反映了这段历史的风貌。

汉代的铁剪基本与现在差不多

饮食是汉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展示了不少饮食器具和厨房用品

据悉,展览将于2020年2月12日截止,对观众免费开放。

东汉摇钱树首次在镇“露脸”

观众在看摇钱树

在这些展品当中,东汉摇钱树绝对是一个亮点。这次,东汉摇钱树被放置在了展馆进口左手边,那里背靠入口的展览墙,刚好有一个依托。记者仔细观察,这件器物由基座、树干、枝叶等20多个部件组合而成,宛如搭积木一般拼接而成,最终形成一株高2米的“象形树”,其枝叶分为多层,树尖上有凤鸟,往下是西王母、侍者和圆璧的造型,树干的主体部分插接有24片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叶片长10多厘米,外形像芭蕉叶,上面装饰有成串的钱币造型,而这就是“摇钱树”称谓的由来。这些枝叶上装饰的方孔钱纹、玉璧、神兽、仙人等图案,承载了古人期盼富贵长生、羽化升仙的精神诉求。

摇钱树线性图,上面装饰着各种图案和“孔方兄”

据介绍,因为摇钱树身上这些部件极易损坏,所以这次在镇展出的是复制品,而在绵博展出的正品浑身上下有多条丝线牵拉,防止各部件受力不均和损坏;而为了更详细地向镇江市民做介绍,此次绵博还特地绘制了一张摇钱树的“线性图”贴于展品一边,方便观众“看图说话”,了解树上各部件的装饰图案。

而在开展第二天,《绵阳晚报》的记者也来到镇博进行实地采访,就在这棵摇钱树下,他遇到来此观展的北京老夫妇,双方言谈甚欢,相约今后互访,而绵报记者也记录下了镇江市民的观展热情。

那么,这批汉代文物与镇江会有什么关联吗?

记者从我市文博人士了解到,其实在镇江出土的汉代文物比较少,相互关联的线索就更少了。以摇钱树为例,它可以说是汉文化的一种重要象征物,这样的东西在镇江从来没有发现过。而在以前的江苏大学艺术学院中,倒是有一位专门从事东汉摇钱树研究的学者,而且是我国这方面的权威人士,而他本人就是来自于四川的文博界,培养过不少考古专业的学生,现在这些学生都已经在全国开枝散叶,这可能也算是两地因“摇钱树”而结缘的一段佳话。

绵博的镇馆之宝来了三件

这次大展除了东汉摇钱树,还有两件绵阳馆馆藏的镇馆之宝也来到了镇江。

大铜马及牵马俑

其中一件是东汉大铜马及牵马俑。其高约130多厘米,马头上扬,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双耳直立,头顶上装饰有璎珞。铜马呈行走姿态,体态矫健,神采飞扬,在我国出土的汉代铜马之中,属保存最为完整,形体最大的铜马之一。牵马俑以两部分铸接,左手持盾,右手上抬作执缰状。马与人的体量悬殊之夸张,充分体现出铜马的神勇俊逸之姿。

西汉漆木马

另一件是西汉人体经脉漆木模型,此模型初看貌不惊人,只是一个木雕小人,其高28厘米,呈裸体立姿造型,因为木胎黑漆的缘故,浑身漆黑,而身上的经脉用朱砂红线标出,正面八条,背面五条,头部纵线五条,横线一条,其走向与《黄帝内经》所载的十二经脉相似。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人体经脉的起源、经脉学理论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证物”,是研究我国针灸术起源最早的实物资料,当时在国内外医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介绍,还有几件绵博的“明星展品”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这次展出的西汉漆木马,被放在入口右首处的显要位置。记者认为也是此次展品中最能体现汉代气势的一件文物。只见这件木马身高与身长都在0.7米以上,采用整木斫削雕刻而成,而且用刀果敢,不拖泥带水,特别是在马的重要特征部位给以重点刻划,通体髹以黑漆,漆色纯正锃亮。木马整体造型骏美,古朴厚重,肌肉凸显,雄健挺拔。而在在眼、耳、口、鼻处所施之朱漆,使其尤显炯炯有神。更可贵的是,马身上还有一个木俑,木俑虽历经风月风化,有多处损伤和缺失,但是这种残缺之美恰恰能给人更大的震憾!

汉代带给我们的欢娱与和谐

准确地说,这次汉代文物展记者前后去了两次,第一次走马观花,没看出个所以然,展出的文物似乎离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太过遥远;第二次在镇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多少终于看出了一些门道,仔细想想,这些汉代文物其实很接“地气”,它涉及我们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位东汉厨师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微笑,仿佛早有预见会在2000年后的镇博出现,其前面案板上有等待处理的鱼。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再从地点来看,四川绵阳地处内陆,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畜业兴旺,老百姓安居乐业。

有鉴于此,体现在这次展陈设计上,绵博除了设置上面的“明星”展品外,就是进行汉代居民日常生活细节的展示。这其中,用到了大量用红陶烧制的随葬品,虽然是墓葬品,但是生活意趣浓厚:如在生产器物上,有“陶井”的红陶模型,甚至细化到手摇的轮轴都有,说明当时人如何取水;同时,因为制作陶俑是汉代的一大绝活,所以每种模型总给找到一种与其“合拍”的陶俑人物,比如这次展出的就是汉代红陶提罐俑,两者就成为“绝配”搭档。

吃喝时,再来点音乐就更妙了,图为捧笙俑。

记者发现,“模型化的器具和模型化的人物组合”,成为了解那个久远时代的最好图解方式,而这直接成为这次展陈的一个主要思路。

汉代的绵阳畜业兴旺,于是这次也展出了活灵活现的陶鸡、陶鸭、陶鱼、陶龟等家禽和小动物,这些都成为带孩子来参观家长们眼中的活生生教材。再比如这次展出的“汉代铁剪刀”,很难想像在距今2000年前的当时,竟然会设计出与现在几乎“一个模子套出”的剪刀来,让你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技艺。

红陶舞蹈俑,右边一个是绵博的“明星展品”,经常上展标。

现在人对四川的认识很多都缘于吃,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他们“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这次的展品中,对吃就有极为精彩的描述。记者看到了一件东汉红陶庖厨俑,也就是当年“四川厨子”的直观展示,其跪坐,面带微笑,前置案板,上有待宰杀活鱼,一手轻抚鱼头,案板前还有两条已经处理完的小鱼……他似乎很有预见性,自己会在二千年后的某一天出现在镇博的展示橱窗中,向观众讲述“川味”的久远。

不仅如此,在当年吃的环节上,还有比我们这个时代更高级的因素——一定要有乐曲相伴。于是这次展出中也出现了不少红陶歌舞俑、吹奏俑,绵博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件属于一级藏品的歌舞俑,就是现在广告海报上使用的这件文物。

对此,镇博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整个展览的题标冠以“涪城汉韵”,是以地名来平实描述展览,但其实深入进去之后,就会发现背后的盛世图景,这才是它要表现的主题。当年,鼎盛的国力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无论是永远面带淡淡笑容的各种陶俑,还是骑马、牵马的力士,还是蓄势若飞的摇钱树,神勇俊逸的铜马,都与当时汉代人自信进取的精神高度契合,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这一次特别的展览。(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缪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