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耄耋翁67年集报乐

镇江86岁的丁泽人是名退休教师,也是位老报迷。读报、集报、剪报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坚持至今已有67年。

1950年就开始集报了

10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丁老家中,参观了他收藏报纸资料的书房。约5、6平方米的空间摆满了纸质资料,一本本厚厚的剪报集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近门口的一张桌子上。靠房间门口处亦有保存报纸、杂志的架子,上面资料垒得很高。因房内东西过多,让人几乎难以下脚。

据丁老说,1950年下半年,他在丹阳当一名代课老师,因为工作方面的宣传、收集资料需要,开始了集报。由于那时刚参加工作,没有余钱订报,只能在学校将别人看完不要的报纸收集起来,当时主要集的是《苏南日报》和《新少年报》。改革开放后,报纸杂志种类多了,他的集报面就广了,数十年来,收集了不少《新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报刊文摘》《镇江日报》和《京江晚报》等。

细心的丁老将收藏的报纸分门别类地整理,分成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家史、名人轶事、人类动物等好几大册,并为每本剪报集自编目录。整理报纸的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老伴陈昌说:“他一天到晚都在小房间里忙着整理归纳报纸。”

爱读报的丁老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非常关心家乡发展,为此特意制作了一本剪报本,名为《镇江》。其中贴满了有关镇江人文历史、自然风景、名城研究方面的资料,足足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那么厚。这本《镇江》还被细分成《名城故事篇》《好人好事篇》《短文写作篇》《奇谈怪论篇》《健康长寿篇》等多个部分。丁老也不局限于收集,会常常翻阅这些资料获取知识,他拿着剪报本自信地说:“只要你问我这上面的问题,我都能答出来。”

记者发现,丁老收集的剪报有不少来自京江晚报。随手一翻,在《自然科学》一册中,就看到贴有2016年4月20日京江晚报上的一篇《丹阳一古墓上空现太阳光环》。近日的报纸他也做了收集和剪贴,今年10月8日江花上的一篇《南宋书法家吴琚与镇江》,他特别喜欢,就剪下贴在了《镇江》上。

每天忙于集报、整理,丁老乐在其中,他笑着说,这些报纸、剪报集都是他的宝贝,孙辈们还都争着要呢。

夫妻俩的爱好是每日读报

丁老告诉记者,他是京江晚报的忠实粉丝,自晚报创刊时就是晚报读者了,20年来从未间断过。现在,他订了3份京江晚报,自己和老伴看1份,儿子家1份,女儿家1份。

他的老伴今年84岁,也是退休教师,夫妻俩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读报。“我们不怎么出门,不爱看电视剧,每天就是花上3—4小时看报、看新闻。”老两口说,他们尤其爱看京江晚报,每篇文章都有读。并且,只要看到有用的资料,丁老就立即收集起来。

20年的陪伴,让丁老对晚报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将喜欢晚报的理由一一道来:“晚报的一大特色是地方色彩浓厚,这点我最喜欢;对老年人关爱多,有银潮、慢周刊等老年读者爱看的版面;还有学周刊为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写作指导,关注培养下一代……”

迟到20年的生日礼物

这次采访开始没多久,丁老就特意进房间拿出了一幅书法作品,说是份迟到了20年的生日礼物。

原来,20年前京江晚报创刊时,他特地写了幅字《帮助全人类沟通》,想亲自送到晚报表示祝贺。遗憾的是,将作品送去装裱后他生了场病,待身体休养好、拿到装裱完成的书法时,已过去了好一段时间。他自觉错过了送出的时机,只好作罢,这幅字也就一直保存了下来。

今年恰逢京江晚报创刊20周年,他便将那份“礼物”拿出来。丁老说,他作为一名京江晚报的老读者,想对晚报说的心里话至今没变。20年前,他写下“帮助全人类沟通”,是对晚报寄予美好的祝福与希望,20年后,他还是这个想法。

(今日镇江记者 肖方元)

编辑:肖方元

(作者:肖方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