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闲读书——中年人的阅读,大约是最幸福的阅读

中年人的阅读,大约是最幸福的阅读。因为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真正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我曾在动车上读书。老同学的儿子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我乘坐高铁从镇江前往深圳祝贺。全程13个多小时,闲着也是闲着,那会儿《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尚未看完,正好带到车上看。车外骄阳似火,车内凉风习习,徜徉遨游于杜若、蘼芜,苜蓿,桃李,榆柳……中,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熟稔感扑面而来,令我仿佛回到了那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

我也曾在病床上读书。因膝关节疼痛,去年八月和今年五月,我两次住院治疗。整天在床上,哪里都去不了,百无聊赖,照例以书打发。《黄金时代》《鲁迅与孔子》都是大部头,平日琐事缠身,不免心浮气躁,在医院里倒是捺下性子,把它们一一啃完。

对于极喜欢的书,仍可以“老夫聊发少年狂”,读得废寝忘食、得意忘形。《青鸟故事集》《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虽然也不薄,但我一气呵成地读完,并大力向同事、朋友推荐。我甚至将后者誉为“当代经济史中的《史记》”,暗想,2008年至今,将近10年,中国经济、金融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若吴晓波先生或其他什么人续写,一定也很精彩。

人到中年,端的是激情似“无边落木潇潇下”,惰意若“不尽长江滚滚来”,加之记忆力衰退,好多书读得断断续续,读了前面忘后面,读了后面忘前面,以致屡生“白发如新”之感。《李商隐诗选》《平凡的世界》《鲁迅与胡适》《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牡丹亭》……书橱里的很多书,想破脑袋,也想不起是何时、何地购买的,偶尔随意翻阅,竟恍若未识。因此暗暗告诫自己:从今往后,一定要少买新书,多看旧书,美其名曰,温故知新。

晚上在家,我常常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听央广经济频道的“那些年”。前段时间,它“财经视角讲三国”,魏蜀吴,挨个“解构”了一遍。我听着不过瘾,便催着先生从“故纸堆”里翻出《三国志》对照着读。近期,它讲到了晋朝,于是,我丢下《三国志》,又兴致勃勃地翻起了《晋书》。看《三国志》时,觉得诸葛亮传太短。后刘备时代,诸葛亮大权独揽,朝纲独断,等同于曹操、司马懿,可他从未想过要“取而代之”,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曾明言,“若嗣子能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一个“始于颜值,成于智商,忠于理想”的“王佐之才”,区区数千字,不亦短乎?一句“何不食肉糜?”让晋惠帝司马衷知名度大增,超过历史上许多英明神武的君王。读了《晋书》才知道,人家的确是个先天弱智儿童,并非故作此语,后人不明就里,大加嘲笑讥讽,实在有失公允。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心健康,有时也不免出此语,却又为何?(作者:戴舜水)

编辑:金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