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慎入 | 万圣节创意营销 “重口味”你能否接受?

今日镇江讯 南瓜灯、巫师服都算“小意思”,骷髅装、幽灵妆可能会吓你一大跳!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这几天,市区的商圈、超市里频现“鬼元素”,搞起了重口味的万圣节创意营销,有家长直呼心脏吃不消。

今天今日镇江记者在大市口商圈看到,为呼应万圣节的气氛,多家品牌店门前、店内都放置了黄黑相间的南瓜造型气球装饰。超市里文具、玩具促销架上,则是各种塑料南瓜灯、发光发卡、鬼脸面具、女巫扫帚、黑色披风等。随着私家烘焙越来越多,一些与实物非常逼真的手指饼干、脑浆蛋糕也在万圣节前热销起来。对于这个洋节,不少商家热情满满、做足文章。

我市一家商场的运营人士透露,如今,很多顾客对节日促销已经有审美疲劳,再加上线上销售的冲击,怎样借节促销、玩出新意是商家苦苦思索的问题。“针对90后、00后年轻人消费客群,以及“10”后潮童的父母,我们用时尚、狂欢、刺激甚至惊悚来触动人们的消费神经。”这位人士说。

那么消费者是否买账?10月29日晚,一家培训机构在大市口商圈开了场万圣节派对。除了暖场的小丑泡泡表演外,派对的主题是cosplay(角色扮演)走秀。四五岁的小学员们穿着女巫、超人、白雪公主、杰克船长等造型服装,牵着大人在T台上亮相。让路过的逛街市民略感不适的是,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有的化着吸血鬼妆,有的戴着鬼脸面具、身着黑色披风,乍一看让人顿起鸡皮疙瘩;若是胆小一些,心脏恐怕有些吃不消。

参加万圣节派对的卉卉妈告诉记者,孩子在这家培训机构学英语一年多了。刚开始对这些洋节文化很不适应,都不敢去买那些惊悚装扮,但是为了孩子学好英语,家长只能全力配合。“我们以前学英语时,大致知道万圣节的文化元素。在国外,孩子们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逐户敲门,要求得到糖果,否则就捣乱。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怪是不祥的象征。在中国过万圣节,总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卉卉妈告诉记者。

“从文化内涵及节日源流的角度来看,万圣节与中国的清明节有相似之处,均包含对逝去亲人的祭祀和怀念之情。然而,在万圣节的演变过程中,其祭祀文化逐渐淡化,狂欢性取而代之。化装舞会、鬼脸面具等成为万圣节最大的特色。”江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余红艳说。近年来,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逐渐走进中国,成为年青一代脱离生活常轨、渴望放松狂欢的新载体,更是商家竞相追捧的促销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剥离节日文化的生长土壤和文化内涵而仅剩形式外壳的万圣节,在商家重口味的促销手段下,显得比较苍白,甚至造成部分小朋友对鬼怪面具的恐慌。其实,即使在西方国家,社区也对万圣节的装扮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装扮过于吓人,会遭到禁止。

余红艳表示,任何文化的国际传播都必然要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商家在追捧万圣节搞怪装扮创意营销的同时,还需要更多关注它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度,适当引导和规避具有较强冲击性的文化形式。唯有如此,才可能真正实现东西文化的交融和商家市场营销的推进。(全媒体记者 翟进)

责任编辑:陈路

(作者:翟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